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國民健康署統計,1至5歲兒童死亡原因以事故傷害高居首位,其中「意外溺死或淹沒」死亡人數,由112年的8人降低為113年的1人,顯示民眾在幼兒溺水的安全防護有明顯進步。國健署仍提家長,夏日戲水應注意幼童安全。
國健署指出 ,夏季幼兒戲水安全非常重要,不只在泳池、溪邊及海域要注意溺水風險,在家洗澡、浴盆中,家長都必須隨時陪同、視線不離。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李嶸表示,即使只有10公分深的水面,也可能奪走孩子的性命。
李嶸表示,在急診遇過的案例裡,曾有家長讓2個孩子在浴缸玩耍,孩子年齡分別為約1歲與3歲,大人只是離開一下,結果年紀較大的孩子因好奇打開水龍頭,只是放一點水,沒想到年幼的孩子因此溺斃。
國健署也公告「防溺10招」,幫助家長保護孩子,戲水地點須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避免做出危險行為,不要跳水;湖泊溪流落差變化大,戲水游泳格外小心;不要落單,隨時注意同伴狀況位置;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
不可在水中嬉鬧惡作劇;身體疲累狀況不佳,不要戲水游泳;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小心失溫;注意氣象報告,現場氣候不佳不要戲水;加強游泳漂浮技巧,不幸落水保持冷靜放鬆。
若發生溺水事件,國健署提醒,救溺先自保,牢記「叫叫伸拋划」救溺5步,大聲呼救後,呼叫119、118、110、112,在岸邊利用竹竿、樹枝等延伸物,或拋送球、繩、瓶等漂浮物,讓溺水者抓住,若現場有船、救生圈、浮木、救生浮標等大型浮具,可加以利用划過去。
將溺水者拉離水中,施行心肺復甦術(CPR)時,李嶸指出,兒童CPR按壓速率為每分鐘100至120下,記得「快快壓」,每按壓30下、進行2次人工呼吸,按壓深度約為胸廓厚度1/3。按壓要注意讓胸部充分回彈,避免持續施壓,以利血液有效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