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薈〉迷惘焦慮及其所追尋的 我的創作之路

猴子對望。
(施合峰攝影)
■鄭順聰

每每演講結束,主持人總是會評論我一下,以往的形容不外乎幽默風趣或詩意深情,沒想到,最近越來越常聽到「條理」這兩個字。

每每聽到總覺得礙耳,太太孩子常笑我講話有頭沒尾的。更何況我詩人出身,詩作追求的是曖昧與意境,和條理與清晰離得比較遠。

難道,詩人鄭順聰改變了?

回顧我文學創作的源頭,是讀高中時因童年的失落、青春期之迷惘,以及對體制不滿,進而將煩躁反抗化為文字,這都寫在我的長篇小說《晃遊地》裡,在華語散文《夜在路的盡頭挽髮》單篇談到,台語文章還選入高中的課本:

 

我感覺鬱卒,心肝頭結規毬的鬱卒, 總是咧開破彼鬱卒,走揣鬱卒按佗位 來……散學了,無轉厝,跤踏車騎  咧就佇桃城的街仔路遨,遨遨輾,掃 街路。

 ——〈定定是十七歲的彼個畫面〉

 

我的憂鬱,來自對人生的迷惘與焦慮,猶如被綁縛。為了掙脫,我想盡辦法出走,要脫離憂鬱,就到書籍與音樂的世界放逐。長越大雙腳越是自由,我就到各地去走踏,沿路吸收知識、捕捉風景、沉澱思考,完成一本本的地誌書寫:寫高雄蚵仔寮的野書寫《海邊有夠熱情》,以及在地素人畫家的繪本《仙化伯的烏金人生》,這中間有與寫作前輩、基隆女兒鄭栗兒合著的《基隆的氣味》。

地誌書寫與飲食文學,對外是一種觀察和發掘,對內其實是種掙脫與出走。不想糾結於牛角尖,透過實際的走踏進而流瀉於筆端,將迷惘與焦慮暫時化開,是以心中常常浮現這句:

 

 城市中易恐慌

  若臨暗,眼皮半垂的田野

  瀰漫的煙是安詳

  ——〈暮煙〉

 

收錄於第二本詩集《黑白片中要大笑》,城鄉往返是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在鄉下長大,往現代而去,目前住都市,經常回鄉。這生活與空間的對比,潛入我的詩句,從首本詩集《時刻表》,到台語詩集《我就欲來去》,我總是在兩種極端間往返,就像當下的社會現象「兩地居」,我的內心總是在猶豫擺盪。想要定下來,卻無法定下;移動久了想休息,隨即往前方而去:

 

 後一站欲寫的毋是蓋要緊

  傍窗仔的景緻

  我就欲來去,來去,來去囉

  ——〈我就欲來去〉

 

看似的飄撇(phiau-phiat,瀟灑),只是暫時性的逃離,無法永無止盡流浪——畢竟我還是戀家的,時間到了就要回到自己的巢穴,安定親密關係與自我的靈魂,才能放心展開下一段旅程:這樣往復擺盪,我私稱為晃遊。

就在這樣的晃遊中,在與各地鄉親聊天訪問時,我硬是遭遇最根本的語言問題——台語是我的母語,從小與爸媽親友對話的語言,同時也是我心裡頭根源的聲音——然而對外或書寫時,大多為華語與華文——就造成了我在創作尤其寫詩時,表記文字與內心聲音之對扴(tuì-ke̍ h)。

這樣的扞格在我發現台語文後,曙光乍現,原來我心底的聲音,也可以用標準化文字承載表達,凝鑄文學之美。於是我瘋狂學習,無論是記錄父母長輩的言語,田調各方台語人,更在臉書發表詩作,與臉友交流語料。我將重新學回母語的過程,別類分章,提煉出十道學習台語的現代方法,加上頭尾的初階台語文和未來的方向建議,出版語言學習書《台語好日子》。嗣後,隨著台文界之蓬勃及台語浪潮洶湧,2.0升級版《台語心花開》孕育而生,猶如一間百貨公司,裡頭應有盡有繽紛流行,更重要的是,值得你信賴使用。

學回台語,更要傳承給下一代,從兩個女兒牙牙學語開始,台語就是唯一語言,我們是「母語家庭」。因當時的台語教材與童書不多,我就自己來,製作學習圖卡與活動,用台語講活潑有趣的故事——於是在睡前,跟孩子訴說我在民雄的童年,在虎爺的陪伴下,將故鄉的大士爺傳說演義成三十集台華對照的神怪冒險小說《大士爺厚火氣》,加上洪福田的版畫插圖,道地的配音配樂——也就是,透過一本童書之完成,和孩子共創精彩的故事。

連同《仙化伯的烏金人生》和《我就欲來去》,以上五本是關於台語的出版,我的台語實踐,是這幾年於私於公,在個人生活、網路發表、演講活動中一以貫之的主軸。

若我的創作是一場夢,濃縮版都在《夜在路的盡頭挽髮》;若要永恆夢著不醒來,我願在法國的亞維農(Avignon):

 

 我沉睡著,亞維農的夢給城牆環抱  著;我躺在旅館的臥榻,那是樓梯  間硬挪出的三角窄隘。老房子的一  動一靜形象化為蜂,輕拍著薄翅歸  我耳中的巢,凝縮成一滴滴蜜,抹  在牆面,那瑩黃色的光。

  ——〈亞維農之牆〉

 

從憂鬱的文青,地誌撰寫,到台語之實踐,更有對原生地的執念,初書《時刻表》為獨立出版,《家工廠》才是正式出版的首書。從嘉義民雄的故鄉出發,繞過嘉義這個半現代化的都市,到高雄港都的大學生活,於台北進修就業結婚,到足跡往世界各地而去,見識觀覽。我總是在擺盪,擺盪的弧度越來越廣,對內對外的落差加大,但總不脫文學、台灣、台語,和我個人的心緒。

文章到此,對於當下台語的發展脈絡,寫作路線與主軸,還有我和我自己的關係,「條理」兩個字領土浮現。

還是文壇新人時,作品稍稍被看見,就會不斷自我宣傳,凡有一點進展,就會跟之前的併合整理,是個敝帚自珍的整理發表狂。

現在,出版了十三本書、年近五十的我,對這樣的內掘外顯已興趣缺缺。可能是之前病態整理導致疲乏,或是我個人樂於幫助他人,看其他作家、地方創生者、台語界等成績閃耀,這樣的成就感更能滿足我。

同時,也是身為創作者的內心轉變,從迷惘焦慮的出走者,現在已能游刃有餘,被肯定了同時也被眼睜睜注視——當下課題已非內心挖掘,而是如何面對大眾,展開更遼闊的創作。

在所看與被看之間,我開始質疑:這樣的文字是否真誠?這樣的論點是否合理?我看我自己和別人看我之落差合理否?創作漸漸被表演性所侵蝕?公眾領域的我已不是真實的我?

撙節(tsún-tsat),方寸拿捏變成我最大的課題:倉庫裡有滿滿的儲存,我要在何時對何人抽出當下最需要的?或直接戳刺點醒?許一個未來?

大眾正在看著我,我也正看著大眾,這樣公私領域的互相窺探,是網路時代的必然?人類社會的亙古不變?還是走向毀滅的漩渦?

人類社會的未來,和創作有相似處,總是不知道下一步會變成什麼?總是有許多神秘者代替神,言之鑿鑿預言——沒有人可以是神,未來我們永遠不知道,創作者的永恆課題是不斷嘗試,往未知而去。

還是去外頭走走隨意想想囉。事情短時間無法解決,但可以轉個角度。尤其是品嚐小吃,透過味覺讓苦惱騰飛,這也是《台味飄撇》可以成書的主因。無數的苦惱化解,就是一本美食書。未來的事,就讓創作去證明:

 

麵攤是孤單時刻的療癒電池,

  讓拋錨的心情重新啟動。

  輕巧的吃,帶著餘香而去,

  在桃城繞來又繞去,自由自在像風。

2002年在法國古堡前。
關於鄭順聰

【簡介】華語

 

鄭順聰,作家。

嘉義民雄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

曾任《重現台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教育廣播電台《拍破台語顛倒勇》主持人,公視台語台《HiHi導覽先生》創意發想與台語顧問。

最新作品:《末日前的冬之旅》爵士版24首台語歌詞,《台味飄撇:食好料的所在》。

作品有《時刻表》,《家工廠》,《海邊有夠熱情》,《晃遊地》,《基隆的氣味》,《黑白片中要大笑》,《台語好日子》,《大士爺厚火氣》,《仙化伯的烏金人生》,《夜在路的盡頭挽髮》,《我就欲來去》,《台語心花開》。

 

【詳介】台語

 

鄭順聰 Tēnn Sūn-tshong

嘉義民雄人,嘉義高中,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出業。

捌任《重現台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教育廣播電台《拍破台語顛倒勇》主持人,公視台語台《HiHi導覽先生》創意發想和台語顧問。

上新作品:《末日前的冬之旅》爵士版24首台語歌詞,《台味飄撇:食好料的所在》。

《夜在路的盡頭挽髮》

★作品

詩集:《時刻表》,《黑白片中要大笑》,《我就欲來去》。

散文:《海邊有夠熱情》,《基隆的氣味》(和鄭栗兒合寫),《台語好日子》,《夜在路的盡頭挽髮》,《台語心花開》。

小說:《家工廠》,《晃遊地》,《大士爺厚火氣》。

繪本:《仙化伯的烏金人生》。

歌仔戲:《化作北風》劇本(和宋厚寬合寫)。

布袋戲:《大士爺厚火氣》,西田社改編演出。

歌詞:嬉班子《赤跤紳士》專輯之〈風吹田洋〉,〈猶原是我〉,〈山苦瓜〉。

《台語心花開》

★台文出版審定

2020年,《小王子》台語版,Antoine de Saint-Exupéry∕著,蔡雅菁∕譯,前衛出版。

2021年,《等路》台文版,洪明道∕著,九歌出版。

2022年,《浪鳥集》,泰戈爾∕著,溫若喬∕譯,九歌出版。

2023年,《傲慢佮偏見》,珍.阿斯頓∕著,洪淑昭∕譯,前衛出版。

2024年,《羅生門》,芥川龍之介∕著,林東榮∕譯,木馬文化出版。

 

★音樂唱片參與

2020年,嬉班子《赤跤紳士》,三首歌詞和台文正字。

2021年,裝咖人《夜官巡場》,台文正字和製作建議。

2024年,楊肅浩《像咱這款人》,台文正字和製作建議。

2025年,鴻鴻《末日前的冬之旅》,24首台語歌詞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