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設科學園區 環團:褐地優先

 

多個環團23日在環境部前舉行「新增科學園區應以褐地優先!勿再搶地迫遷、毀農、破壞環境生態」記者會,訴求科學園區應以褐地優先,勿重蹈北中南科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環境部環評委員會二十三日開會徵詢「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說明書」意見。國科會盼維持台灣在半導體與AI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不過,環團則呼籲,已開發及受汙染的褐地優先,像高雄台積電使用中油後勁五輕的汙染場址,就是很好的土地利用。

根據國科會簡報,為強化台灣經濟韌性,依據行政院桃竹苗大矽谷及大南方新矽谷等六大區域推動方案,前瞻性規劃科學園區用地,引領邁向次世代高階製造及研發創新,實現產業根留台灣的目標,落實「均衡台灣」政策願景。

國科會指出,為因應產業擴廠需求,需超前部署科學園區,規劃至二0五0年再新增二千公頃用地至七千四百四十公頃,包含必要的公用與服務設施及生態保育用地等,維持台灣在半導體與AI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避免因用地不足而喪失設廠機會。

國科會初估一個世代(含廠房、附屬設施、上下游產業鏈)約需二百五十至三百公頃產業用地,以科學園區產業用地占比五十%計算,每一個世代所需園區總面積約五百至六百公頃,需預留足夠基地,以支撐未來三至四個製程世代的升級與產線擴充。

多個環保團體在環評審查會開始前,先到環境部前舉行記者會,主張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應優先使用已受汙染的褐地,而非具有農業生產功能的素地。

國科會在會中回應,未來進入個案評估時,會將褐地納入考量,且即使完成可行性評估,只要涉及關係人的權益,都會去溝通,在不影響民眾權益下才會開發。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表示,科學園區擴建案政策環評初審時,國科會才說明是桃竹苗大矽谷及大南方新矽谷兩計畫要新增用地,且不是在既有科學園區或產業園區周邊,違反政策環評原徵詢意見。

她進一步說,新設科學園區儲備用地高達三千公頃需求,勢必選擇大面積農地,也將進行大規模土地徵收,就是跟人民搶土地、毀農、破壞環境生態。

許心欣認為,新增科學園區用地應落實原徵詢意見,先盤點閒置、未利用的鄰近工業區,活化已劃設的工業區,再考量新設。不該打著「均衡台灣」的口號,以縮小城鄉差距為名,掠奪、破壞農業縣市的大面積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