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黃翠娟∕綜合報導
美日達成關稅協議,日本輸美商品課徵的關稅由原先二十五%降至十五%,但日本承諾在美國投資五千五百億美元並對美國商品開放市場。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二十三日指出,日本十五%、越南二十%,都還有開放市場的附帶條件,台美貿易談判如果談成,台灣可能要承諾開放更多進口市場,而農產品和汽車可能是開放重點。
星展銀行舉辦第三季經濟展望線上記者會,馬鐵英指出,對等關稅對台灣經濟的總體影響,預計將小於四月時原先的擔憂程度。由於科技類產品已被排除在外,受對等關稅影響的產品範圍已顯著縮小,產品價值約為三百億美元,僅占美國從台灣進口總額的二十六%。
馬鐵英表示,參考亞洲已經談成的日本、印尼、越南等國,中間很大程度都是因為本地市場的開放,台灣如果有貿易協議談成,應該也是開放市場。
台灣與美國貿易壁壘較多的是農產品和汽車兩大項,除了進口稅率較高,還有非關稅的貿易壁壘;她認為,這兩項可能是開放重點。
不過馬鐵英也認為,開放的影響是中性的,因為台美貿易結構是互補的,台灣具有優勢的產業製是電子、石化、金屬、橡膠塑料等工業用品,美國有優勢的以農產品、能源、汽車飛機等交通運輸設備等產業。
由於台美貿易結構總體上是互補的,所以貿易協議涉及的市場開放,對總體影響應該是中性的。
道明證券亞太資深利率策略師紐納哈表示,市場樂見美日達成貿易協議,認為這是正向驚喜,不過川普要求日本開放農產品市場,這可能會在協議實施過程中面臨重大政治阻力,甚至進一步衝擊日本脆弱的政治局勢。
新加坡華僑銀行外匯策略師克里斯多福表示,隨著日本關稅不確定性消除,他們將持續關注美元兌日圓匯率未來兩個風險:一是石破茂是否留任的政治風險;二是信用評等是否會改變,這取決於日本財政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