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經營小吃店的黃姓男子平時作息正常、無酗酒等習慣,去年出現雙側髖關節疼痛與跛行現象。某日他的姊姊看診時,偶然看到院內張貼的「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衛教海報,發現疼痛、走路不便、無法搬重物的特徵與弟弟症狀高度吻合,帶他就醫確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黃姓男子曾嘗試以減壓手術減緩病情惡化,情況仍未好轉;經接受正前開髖關節置換術(DAA)治療。目前右側髖關節已順利完成手術,手術當天傍晚即可自行下床行走、約2週即恢復正常工作,恢復情況優於預期,也明顯改善跛行問題。尚未開刀的左腳,仍有疼痛、無法搬重物的困擾,讓他明顯感受到手術前後的差異。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劉廷瑜指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ONFH)是因股骨頭血液循環受阻,導致股骨頭細胞逐漸壞死的髖關節疾病。典型症狀包括髖部疼痛、跛行,嚴重者甚至無法行走。多好發於30~50歲男性,高風險因子包括長期酗酒、使用類固醇或髖關節曾創傷者。但臨床統計,有近半數患者仍找不到明確病因,初期更容易誤認為單純老化,錯失治療黃金期。
劉廷瑜表示,對於病程進展至中後期的患者,DAA在美國已逐漸成為主流,超過半數的初次全髖關節置換皆採此術式;與傳統手術相比,術後疼痛感較輕、出血量少且復原期更短。此種手術係經由大腿前側進入,從肌肉與肌肉的間隙進入髖關節,可避免損傷髖部肌肉與肌腱,大幅降低術後疼痛,且傷口小、位置隱密位於鼠蹊部的皮摺(比基尼傷口),適合需快速重返工作或注重外觀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