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蛇吻高峰 逾45歲男被咬最多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多溼,適合蛇類繁殖,加以近年戶外活動風行,人遭蛇咬傷事件時有所聞。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分析健保資料,以8月為毒蛇咬傷使用血清平均用量最高峰,提醒民眾注意防範,若被蛇咬勿驚慌,記下毒蛇外觀並盡速就醫。

羅一鈞表示,疾管署分析健保資料庫2017-2021年抗蛇毒血清使用資料,發現每年平均979人因毒蛇咬傷使用血清救治,5年期間共9人毒蛇咬傷後死亡(致死率0.18%)。

其中以僅使用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811人(占82.9%)最多,其次為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110人(占11.3%)。主要使用者為45歲以上男性,咬傷高峰期為5至10月,其中8月用量最高,平均使用人數112人,約占全年使用人數的11.4%,其次為10月平均109人(占11.1%)、11月平均103人(占10.5%)。

至於南部、東部地區主要使用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中部則以抗飯匙倩及雨傘節蛇毒血清為主,東部地區每十萬人口使用率最高。

羅一鈞提醒,民眾前往山區、郊外活動時,如遭遇野生蛇類,避免主動接近或碰觸,也勿讓家中寵物玩弄攻擊蛇類,如不慎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牢記「5要5不」原則:

5要: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要記住毒蛇外觀特徵、要脫掉飾品避免腫脹、要包紮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冷靜儘速就醫。

5不:不割開傷口、不用嘴吸出毒液、不冰敷、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不延誤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