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衛福部2019年《醫學與健康期刊》氣候與女性泌尿道感染之相關性研究指出,夏季溫度升高與女性泌尿道感染發生率顯著相關,發生率最高亦集中於7月,8月也偏高;在炎夏高溫中,民眾除需要防曬、防中暑外,更要警覺泌尿道感染風險。
恩主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葉國明指出,泌尿道感染的5大高風險因素,請民眾不可輕忽。
1.喝水不足、水分流失過多:流汗量增加導致尿量減少、濃度上升,使膀胱成為細菌溫床,每日補充2000至3000c.c.白開水,多排尿以減少膀胱細菌滋生,降低感染機率。
2.習慣性憋尿:長時間不排尿會讓尿液在膀胱中停留太久,讓細菌有機會繁殖與黏附,增加感染風險。
3.如廁習慣不當:女性如廁由後往前擦拭,會將肛門附近大腸桿菌帶入尿道,提升感染機率。
4.性行為前後未正確清潔或未排尿:性行為本身會讓肛門與會陰部細菌進入尿道口,事前事後若未排尿沖洗細菌,容易感染。
5.攝護腺肥大或其他導致尿液滯留的生理問題:中老年男性常見攝護腺肥大,排尿不順導致尿液殘留,也會增加細菌滋生與感染風險。
葉國明強調,平時保持充足飲水、避免憋尿、注意個人衛生與性行為清潔,是防範泌尿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