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吃東西嘴巴無法張太開,張嘴超過一定角度就會疼痛,有時候說話下巴會有卡卡感覺,經常牙齒痛、耳鳴、偏頭痛…」,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邱芸蕥說,顳顎關節障礙患者,可透過針灸直接鬆解關節腔及附近組織改善。
邱芸蕥說,顳顎關節為顏面部唯一可活動的關節,位於下顎骨的兩側,連接頭骨和下顎,負責下巴的各種運動,如張嘴、閉嘴、咀嚼、說話等,當顳顎關節出現問題時,雖不危及生命,卻對生活品質影響甚鉅。根據衛福部口腔健康司資料顯示,顳顎障礙症在國人之發生率大約為20%,部分患者積極求醫,卻找不出原因。顳顎關節障礙患者,臨床上經常觀察到顳顎關節周圍之肌肉緊繃,甚則浮腫、疼痛,中醫可透過針灸改善相關症狀。
她說,負責張口、閉口的主要有4條肌肉,顳肌、咬肌、翼內肌控制下巴閉合,翼外肌負責下巴打開,若肌肉緊繃,關節受到不正常的牽引,則易引起關節錯位、引發多重問題。透過鬆解顳顎關節腔與下巴開合相關之肌肉,使關節回到正確的位置,關節活動時卡卡、不順的問題狀況也會隨之改善。
邱芸蕥說,顳顎障礙患者經常伴隨肩頸痠痛,這是因為咀嚼肌群與頸部肌肉共同附著於顱骨,並透過筋膜相互影響,當姿勢不良(如頭前傾「烏龜頸」)時,頸椎前側肌肉緊繃,會將下頜往後下方拉,顳顎關節壓力增加,導致疼痛和關節盤位移。此外,張口時頸椎會自然後仰,若顳顎關節卡住,頸椎可能過度代償。針灸可在頸部經絡穴道及壓痛點下針,釋放肩頸緊繃,使筋膜恢復平衡。
最後,顳顎關節炎常引起咀嚼疼痛、張口困難,易因壓力或過度咬合加重,建議減少硬食、避免張口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