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才兩年 三山國王廟漏水

國定古蹟「台南三山國王廟」修復不到兩年,碰上豪雨就漏水,議員蔡宗豪要求檢討修復工程。(蔡宗豪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國定古蹟「台南三山國王廟」修復不到兩年,受颱風和豪雨侵襲,廟體出現地板嚴重積水、梁柱漏水等現象,議員蔡宗豪與立委謝龍介服務團隊前往現勘,直指問題出在文資局在修復設計階段,規定不得保留「天溝」,才導致排水不良、積水惡化,是制度不合時宜結果。文資處回應,當初修復完善,初步認定屬新損壞,新工法試作後,將提報修繕。

蔡宗豪表示,三山國王廟是全台唯一潮州派匠師所建、保存最完整粵式廟宇,是珍貴國定古蹟並承載在地客家信仰與歷史記憶。此次風災,廟內多處嚴重滲水,正殿梁柱也受損,讓信眾憂心不已。

廟方指出,尚未修復工程前,少見因雨天而造成殿內淹水情況,推測廟過去設有天溝系統,有效引導屋頂雨水排出,然升格為國定古蹟後,修復時,文化部以「回復原貌」為由,沒設置或保留完整排水系統,導致此次大量雨水無法即時排出,反而加速古蹟受損,認為明明有科學的排水設計,卻因制度僵化,無法設置,做法不合理且對古蹟造成傷害。

蔡宗豪強調,此次災情對古蹟造成影響,中央文化資產修復制度應檢討,地方政府也應捍衛對文資和古蹟保護,呼籲文資局儘速檢討相關規定,在尊重歷史原貌之際,也兼顧功能安全與現實環境,讓地方信仰中心不再受損,真正落實文資永續保存。

文資處回應,經架設顯像儀掃描,除部分裝飾性灰作(線腳)有局部損壞外,屬新損,其餘壁體灰作尚無受潮情形,地面潮氣亦無上升擴散現象,原修復所設阻絕有一定成效,現場取樣送驗後,顯示並無參雜白水泥等材料,天氣好轉、濕度穩定後,將試作新工法,若可行,將提報中央進行修繕。

廟方另提龍虎井波水與彩繪壁畫需求,已提送中央審查補助,至於設置天溝,當初未獲同意,整體排水並無問題,廟方另提改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