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一名國中男學生日前因情緒困擾,趁家人不在喝下強酸性清潔劑,家人發現後將之送醫,然而經胃鏡檢查,男童食道與胃部黏膜已出現化學性灼傷,已達中度損傷情形,幸經治療後順利出院。台南新樓醫院小兒科賴馥蘋提醒,兒童、青少年誤食腐蝕性物質,切不可催吐、飲水或自行中和,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一般兒童與青少年族群誤食腐蝕性物質發生率雖然不高,然而一但發生就可能造成嚴重健康影響。賴馥蘋表示,強酸、強鹼均會損害人體組織,強酸性物質如鹽酸、硫酸等會引起「凝固性壞死」,在接觸到口腔、食道和胃部黏膜時會在組織表面形成焦痂,雖在一定程度能阻止酸液滲透,但底下組織仍可能持續受到損害。若是氫氧化鈉等強鹼性物質,會引起「液化性壞死」,進一步深入穿透食道壁,可能導致食道穿孔,引發縱膈腔感染等併發症。
一般家中清潔劑、通樂、除鏽劑等均含有腐蝕性成分,應留意妥善保存、收納,若不慎攝入,後續緊急處理應遵循「3不1就醫」(不催吐、不飲水、不自行中和並立即就醫)原則,以免加重傷害。賴馥蘋指出,催吐會導致腐蝕物質回流受損組織、造成重複傷害;飲水除可能引發嘔吐反應,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將液體吸入呼吸道,引發吸入性肺炎。以相反性質物質酸鹼中和更是大忌!中和反應產生的熱能、氣體,可能進一步引發胃腸穿孔等嚴重併發症。
根據攝入濃度與劑量可能導致不同程度損傷,需由專業醫療人員評估處置,如損傷嚴重可能需要住院並放置鼻胃管,賴馥蘋強調,化學性灼傷影響持續時間較長,後續也需也可能出現吞嚥困難、食道狹窄等症狀,也會增加癌化風險,後續還需要長期追蹤和治療。
(珍惜生命,自殺防治專線請打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