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茫茫常跌倒 翁揪黃斑部病變

 

預防黃斑部病變,賴旗俊醫師建議民眾每日花十秒鐘進行簡易視覺自我檢查。 (土城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80歲林姓老翁走路常踢到東西甚至跌倒,視力嚴重出現異狀,就醫檢查發現白內障合併黃斑部病變;接受手術治療後,視力逐步恢復,重新享受生活與社交活動。

視網膜專家、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賴旗俊指出,黃斑部病變是台灣中老年人視力喪失的常見原因,以50歲以上族群為主。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央,是負責辨識細節、閱讀、認人及觀看影像的關鍵區域;一旦出現病變,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醫師賴旗俊提醒,黃斑部病變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延誤治療恐導致失明。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提供/中央社)

黃斑部病變初期症狀常由單眼開始,出現閱讀跳字、字體扭曲、中央視野模糊或黑點等情況;但容易與老花眼或視覺疲勞混淆,延誤就醫時機。除老化因素外,高度近視、三高慢性病、抽菸、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及使用3C產品等,都是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現代人習慣在昏暗環境滑手機,瞳孔放大讓光線更容易直射黃斑部,造成慢性傷害;若本身有高度近視,因眼球結構改變,更容易誘發病變,導致年輕化趨勢。

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與濕性2類,乾性病變約占8成,病程進展慢,目前無特效藥,只能靠改善生活習慣延緩惡化,如配戴太陽眼鏡防止強光照射、戒菸、控制三高、補充抗氧化營養素等;濕性病變惡化速度快,主要為新生血管異常增生造成出血與水腫,需透過眼內玻璃體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

賴旗俊表示,患者若符合健保給付標準,單眼最多可施打14劑眼內注射藥物。臨床顯示,約8成患者連續注射3劑後,3個月內視力可改善;但若延誤治療,95%的濕性患者在2年內可能造成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