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烏克蘭淪為俎上肉 台灣亦然?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蒲亭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舉行峰會,但並未達成任何具體協議。(路透)
李銘義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蒲亭十六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舉行峰會,雖然雙方聲稱在許多議題上有共識,但並未達成任何具體協議,俄烏戰爭何時可以停火?或直接走向終戰協議?都沒有答案。

俄烏戰火持續三年半,美俄領導人峰會也相隔有四年之久。此次「川蒲會」有三個看點:第一,這是一場美俄相互釋出善意的政治秀。川普舖了紅地毯歡迎蒲亭,並以戰機護送返程;蒲亭坐進了川普的「野獸」防彈車,還以英語當面邀約川普到訪莫斯科。

澤倫斯基把籌碼全押在美國與北約,但國際局勢轉變,烏克蘭成俎上肉。(路透,資料照)
 美俄各取所需 烏克蘭成輸家

 

第二,美俄的談判桌上沒有烏克蘭。峰會看板標語寫著「追求和平」,但涉及領土、主權的當事國烏克蘭,卻無法與會,證諸國際政治的現實面,沒坐上餐桌,就在菜單上。自己的命運成了別人桌上的籌碼,也是台灣的警鐘。

第三,蒲亭站上國際政治舞台,美俄關係邁向正常化,各方對俄經濟制裁已無實質意義。俄方憑恃戰場優勢,透過美國繼續施壓烏克蘭,要求以領土換取和平協議;雖然這非川普可控範圍,峰會亦沒達成協議,但川普塑造了「追求和平」的形象。

美、俄各取所需,烏克蘭成了唯一輸家。俄烏衝突主戰場在烏克蘭,烏克蘭已丟失了四分之一國土,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把籌碼全押在美國與北約,但國際局勢轉變,盟友的重要性、優先順位也跟著改變,甚至成了俎上肉。

台灣處境亦然。川普重返白宮後發動關稅戰,對台疊加關稅達百分之二十,不但高於外貿競爭對手日、韓的百分之十五,甚至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也是略低的百分之十九;很明顯的,台灣被歸類與東南亞同屬有「洗產地」問題區塊。

台美經貿部分,完全沒有「民主同盟」優勢。長期享有關稅保護的本土農產畜牧業,都有可能因開放市場受到嚴重衝擊,甚至被要求取消美牛、美豬註記;疊加關稅讓台灣的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電子材料等出口條件都在加速惡化。

 

 台美經貿 沒有民主同盟優勢

 

疊加關稅已於八月七日生效,科技、傳產都受衝擊,當貨物出口減產、停產,接著會出現無薪假、裁員、失業;勞工收入減少,家庭經濟、社會問題會跟著浮現。換言之,關稅海嘯波及全台有其普遍性,災情包括產業、社會層面。

台灣除了關稅海嘯衝擊外,還有能源、軍費採購兩項巨大財政壓力。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已強調,美國是世界最大能源出口國,能夠提供地熱、核能及先進電網技術等方案。美國瞄準台灣重啟核電、強化電網韌性、天然氣採購的能源大餅,已是意在言外。

至於軍費方面,美方也要求台灣要大幅調升。台灣目前軍費占比約GDP百分之二點五,已計劃調高到百分之三,但美方要求應調升到百分之五,幅度之大,也是台灣財政難以承受之重。

伴隨關稅海嘯而來的,除了增加昂貴的能源、軍費採購外,還包括加碼投資美國。台灣已主動表示要參與阿拉斯加天然氣投資計畫;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金額還在不斷創新高。

川普還預告,最快未來一週宣布的晶片關稅,稅率上看百分之三百,都將迫使台灣高科技產業進一步減少對內投資、加速外移腳步。

 

 兩岸形勢險峻 禁令越來越嚴

 

簡言之,台灣一面倒的傾向美國,以致缺乏談判籌碼,只能被予取予求。然而,台美關係生變,處境愈形艱困,到目前為止,卻沒有看到賴清德政府在兩岸政策有任何轉圜跡象。

其實,「兩岸合則兩利」一直都存在。大陸有廣大市場、貿易有近便性優勢,台商在大陸總數逾四萬家,民進黨從蔡英文到賴清德迄今九年多來,雖然在政治上對立,但經濟層面並未反對ECFA,代表連民進黨也認為ECFA對台有利。

面對川普關稅海嘯、交易型政治,台灣經濟前景堪憂。此時若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旅遊,必然能適時為台灣觀光產業、服務業帶來活水。但交流開放必須以友善為基礎,當下兩岸政治形勢嚴峻,各種禁限制令也愈來愈嚴。

台灣迄今未開放組團赴陸,對大陸旅遊仍停留在橙色警戒。從陸配村長被解職、對赴大陸發展的藝人言論進行審查,到禁軍公教相關人員前往北京參與九三閱兵與相關活動,以及嚴審公立學校教職赴陸等。

換言之,賴政府的「抗中」陣線,除了國防、外交,還擴及內政部、交通部、教育部、文化部、陸委會等,各部會只要涉及兩岸事務,都要服膺於賴清德的領導,不但態度愈見強硬,政治對立也延蔓到社會對立。

八月十五日是對日抗戰勝利八十週年,但賴總統卻不提中華民國抗日史實,是明顯的邏輯矛盾、謬誤。(中央社,資料照)
 地方選舉 藍白合可能性提升

 

八月十五日是對日抗戰勝利八十週年,但賴總統的臉書通篇未提中華民國、對日抗戰等字眼,而是以「終戰」取代;八年抗戰有多少軍民同胞犧牲,才換來最後勝利並光復台灣。賴既然強調站在民主、反侵略的一邊,卻不提中華民國抗日史實,是明顯的邏輯矛盾、謬誤。

台灣的政黨競合與板塊位移,近來聚焦於大罷免二十五比零產生的政治效應。民進黨賴清德的滿意度、聲望已明顯下挫,「藍白合」作的可能性則在持續提升。

到目前為止,「藍白合」在立法院合作沒有問題,至於二0二六年的地方選舉,多席次的縣市議員會有藍白合作空間。至於縣市首長部分,新竹市、宜蘭縣,甚至嘉義市、新北市等都是未來觀察指標。

大致而言,新的國民黨主席人選、國會法案審議、地方選舉提名,到二0二八大選等,「藍白合」的變數仍多,處於繼續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但無論如何,藍白已有要讓民進黨下台的共識,並認知到二0二八若藍白不合,一定失敗。

(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李銘義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