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農藥殘留抽驗 不合格率逾1成

食藥署抽驗標示無農藥殘留的杭菊,卻檢測出含有18種農藥。(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1日公布市售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結果,共抽驗987件農產品竟有115件不符規定,食藥署已將其中70件移請農政單位處辦,本次也發現翁益祥蔘藥行販售標榜無農藥之杭菊花,卻檢出多達18種農藥殘留,相關單位已裁罰供應商璟元堂生技公司7萬元。

食藥署指出,本次抽檢分為2個部份,首先是分析過往違規大數據資料,以風險為基礎之精準抽樣方式抽樣565件農產品,檢驗結果463件符合規定,合格率81.9%,另外,也隨機抽驗市售蔬果422件樣品,檢驗結果409件符合規定,合格率達96.9%,顯示透過精準抽樣方式,確實可提高揪出不合格樣品之機率,提升整體食品安全管理成效。

食藥署表示,這次違規情節最嚴重者,是在新北市翁益祥蔘藥行抽驗的杭菊花,竟檢出多達18種農藥殘留,包括不得檢出的農藥因滅汀、陶斯松等,但外包裝卻標示無農藥殘留,已涉及標示不實,且包裝產地標示為中國大陸,但供應商璟元堂生技公司卻提不出具體上游資訊,高雄市衛生局已裁處供應商7萬元。

而本次自台南地區抽驗出不合格者,包括學甲市場羅姓攤商之香菜,佳里黃昏市場祐誠農產行之菜頭,尚青後甲黃昏市場之白杏菜,長榮路黃昏市場楊姓攤商之甜豆等。

食藥署建議,民眾選購蔬菜水果時,除了選擇當季蔬果外,可挑選具有機、產銷履歷及CAS優良農產品等標章農產品或信譽良好商家,以提升農產品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