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隆宮獲第8間宮廟博物館認證

開隆宮獲得宮廟博物館認證,為第八間宮廟博物館,廟內的彩繪、剪黏、泥塑等,都出自文資保存者之手。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第八間宮廟博物館名單出爐,由中西區開隆宮獲得。市長黃偉哲將認證座頒給開隆宮主委曾景雍並表示,台南是廟宇之都,除信仰外,廟宇內也擁有許多民俗、工藝,透過認證,讓宮廟成為傳統工藝博物館,與歷史、藝文同行。

開隆宮創建於一七三二年,主祀七娘媽,現貌為一九八五年重修,保存多件傳統工藝經典之作,包括潘岳雄彩繪的門神〈宮娥〉、葉進祿創作的拜亭屋脊剪黏〈甘露寺〉及拜殿左壁的泥塑彩繪〈歷山隱耕〉及王武雄的泥塑等,這些文化資產保存者的作品,成為府城工藝美學重要見證。

開隆宮獲得宮廟博物館認證,為第八間宮廟博物館,廟內的彩繪、剪黏、泥塑等,都出自文資保存者之手。(記者林雪娟攝)

文資處表示,台南自二0二二年推動「宮廟博物館計畫」,期望透過「博物館化」與「培力」概念,將廟宇轉化為推廣傳統工藝與文化教育的重要場域,已有七間廟宇取得授證,包括台灣首廟天壇、南鯤鯓代天府、三寮灣東隆宮、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台灣府城隍廟、學甲慈濟宮及大天后宮等七間廟宇,展現府城宮廟在文化保存上的多元能量。

文化局副局長林韋旭指出,開隆宮除工藝資源豐厚,每年農曆七夕舉辦的「七娘媽生,做十六歲」成年禮,更是府城家庭世代傳承的共同記憶。曾景雍對開隆宮能取得認證,感謝文化局協助,讓民眾前來開隆宮參拜之際,也能欣賞到難得一見的工藝之美。

配合認證,此次特別邀請青少年親手打造七娘媽亭,認識糊紙工藝,作品將於廟埕展示,讓更多民眾能在參拜時近距離欣賞傳統工藝之美,除延續民俗儀式精神,見證傳統民俗與工藝的跨世代傳承,也呼應宮廟博物館計畫的核心價值,保存並讓大眾重新看見傳統工藝的獨特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