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民進黨好鬥成性 大罷免後政局依舊難安

兩波大罷免使國民黨立委更加敵愾同讎,如果民進黨不改鬥爭基調,立法院裡仍會衝突不斷。(中央社)

隨著大罷免第二階段結束,攪亂台灣政局多日的鬧劇總算告一段落。這場首輪二十四+一比零、第二輪投票七比零一面倒的結果,固然使得賴清德總統聲望重挫,民進黨執政基礎動搖,但完全看不出民進黨當局想要改弦易轍,與在野黨和解的跡象。面對內外交困、挑戰紛至沓來的局面,民進黨何去何從?勢必牽動未來台灣發展。

前後兩波,三十一名國民黨立委與一名民眾黨的市長罷免案,無一獲得通過,對於民進黨而言,無疑是「大罷免大失敗」,於情於理,當然應該有人負責。內閣全面改組,既能展現民進黨負責的態度與反省的決心,也能讓人一新耳目,重新恢復對民進黨的信心,原本是一步好棋;但民進黨內已經定調,大罷免是由公民發起,行政團隊可以強化調整,但責任不在賴清德政府,「如果接受在野黨要求做大改組,形同將行政團隊與罷免綁在一起,無異否定行政團隊的努力」。

顯而易見,在立法院新會期開議之前,內閣應會局部改組,換下幾個「國人皆曰可去」、連民進黨內部也不滿的部會首長,最該負起責任的行政院長卓榮泰卻依舊在位,這意味卓內閣的基本路線與執政風閣還是不變。問題是,卓榮泰上任一年多以來,政績乏善可陳,內閣風波不斷,朝野之間更是衝突頻仍;這縱然不能完全怪罪於他,但他領導能力不足、魄力欠缺,只能完全遵循賴清德旨意,配合民進黨衝撞,而沒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絕對是大罷免大失敗的關鍵。如今他繼續擔任閣揆,能期待政局就會突然好轉嗎?

而在立院方面,也沒看到柯建銘會卸下民進黨立院黨團萬年總召的跡象;一旦如此,不管書記長換誰,黨團運作還是柯建銘說了算。再加上大罷免後國會朝小野大的結構非但絲毫未變,反而使國民黨立委更加敵愾同讎。可以想見,如果民進黨不改鬥爭基調,立法院裡仍會衝突不斷,不管預算或法案的審查,都會經常出現紛爭。

尤其是,明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日益迫近,不只朝野對抗恐將激化,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也將一一浮現;倘若如此,政局勢將繼續動盪不安。

再從民進黨黨務來看,徐國勇接任民進黨秘書長,他作風強勢、性格慓悍,一向被外界視為「鬥雞」。他在內政部長任內,因為警察人事問題,不僅與警政署長陳家欽鬥法,甚至將陳家欽以偽造文書為由函送法辦,遭到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公開批評。他與蘇貞昌的不和,民進黨內眾所皆知,他本人也並不避諱。

從徐國勇強調「對於不忠誠的反對黨,民進黨不會客氣,該反駁就必須反駁」,就可理解他恐怕會以敵意對待在野黨;相對的,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也不看好未來朝野互動,認為賴清德找徐國勇這個鬥雞出任秘書長,是大罷免大失敗之後黨內派系分贓結果。可以想見,如果徐國勇態度不變,未來朝野關係只會更加緊繃。

事實上,民進黨執意對抗的立場會不會調整?才是左右未來台灣政局走向的關鍵。如果民進黨仍然把國會一切亂象歸咎於在野黨違法亂憲,如果民進黨仍然繼續抹紅在野黨「親中媚共」,如果民進黨在立法院仍然動輒以覆議、聲請釋憲等手段反制在野黨,那麼無論內閣改組幅度多大,也是徒勞無功。更進一步而言,倘若民進黨在兩波大罷免大失敗之後依舊一意孤行,依舊好鬥成性,台灣政局也將依舊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