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加福
有句話,叫輕煮歲月慢煮茶。
若是春雨霏霏,只想家中閒坐,那就沏一壺清茶,在安靜中品茗時光。再隨手翻幾頁詩集,這可能是人生最愜意的事情了。
據懂茶者分享的經驗,慢火煮出的茶,其香夠濃,其味夠醇。
讀書與喝茶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讀書有個習慣,看到好的文章就要多讀幾次,十遍八遍都不會覺得厭倦。反覆閱讀反覆品味,非把書讀熟讀透不可。在讀中一邊思考一邊感悟。這樣留下的印象不僅深刻,而且利於自己從中消化、吸收裡面的精華和養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篇好文章,反覆閱讀,無異於在用心「煮書」。
做讀書筆記,我認為是「煮書」的一個必要步驟。讀書時,隨身準備了筆記本和筆,看到文章中優美語句就立即摘錄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下的東西,更不會輕易忘記。這個辦法真的很管用,不僅提高了閱讀效果,對寫作也有很大幫助。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告訴我們,書讀多了,寫起東西來方能得心應手。魯迅先生也曾說:「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學習智慧。「煮書」,除了讀得專注認真,還應該讀得多、讀得廣,博覽群書。要想獲取豐富的知識和見解,需要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和資料,而不僅僅局限於某一領域或作者的作品。知識的積累同樣需要讀者深入思考和消化所讀內容,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如果白天因為工作的原因,實在沒空翻閱自己鍾愛的那些書籍,我會睡覺前閱讀一會,這樣的習慣一直保持幾十年。因為我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讀書過程就是一個常年積累知識的過程。「煮書」需要花費時間,做到持之以恆。如果一日不讀書,就跟我們不吃飯一樣,身體就可能營養不良。
「煮書」的時光與快樂同行。工作之餘,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看書。幾十年教師生涯,我大量涉獵了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學校裡訂的各類報刊,我更是從不放過。時光在讀書時不知不覺從指尖輕輕滑過,而自己也體會到一份精神充實的快樂。
讀書多了,手頭就會感覺癢癢的,有了動筆的衝動。我將自己的生活寫進日記本裡,或者寫成一篇篇長長短短的文章,堅持不斷地給報刊投稿。隨著時間推移,我的作品被編輯老師採用刊登出來。每當看到自己的文章變成了報刊的鉛字,散發油墨的清香,心中那份甘甜如飲蜂蜜。這是「煮書」的犒勞與歲月的饋贈。
「書以常讀乃及遠,山因直上而成高。」人生最好的消閒與安慰便是讀書。輕煮歲月慢「煮書」。任歲月的腳步在書香的氤氳裡輕輕淺淺地悄然滑過,任自己的心靈在文字的浸潤裡,獲得慰藉與滋養。當我們安靜地打開一本書,就能聆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與最真實的那個你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