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為推廣安平在地工藝,結合石門國小,舉辦「寶藏佇阮厝邊:作夥造寶藏」計畫,開辦以剪黏與金工為主的夏令營,教導石門國小高年級學生,藉此提升學童動手能力與美學創造力。
安平文教基金會表示,基金會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爭取經費,開辦以剪黏與金工為主的夏令營,並聘智山傳藝工坊林秉賢老師、雲語藝術工作室楊禮誠老師擔任營隊授課老師,以宮廟工藝為媒介,一方面引導認識傳統文化及技藝,另一方面推動「宮廟就是博物館」概念,藉此展現台灣多元文化樣貌以及學習台灣工藝匠師的「巧匠」精神。
基金會指出,安平傳統工藝主要表現在寺廟空間,從大木作構件、小木作鑿花、神像雕刻、門神彩繪、壁面漆作及 剪黏雕塑,到各類石雕構件、金工、繡輔,也建構地方美學的品賞基準。
且安平角頭廟宇的工藝具體表現在剪粘、泥塑、石雕、木 雕、彩繪等項目,大多是安平本地的匠師或是名家所作,期透過「現地教學課程」,讓「文資場域」也能是學生上課時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