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心肌梗塞致死風險高,事發時常常醫護比家屬還急,馬偕醫院醫師撰寫新書並於29日發表,期能縮短醫病之間認知差距,並減少憾事發生。
馬偕醫院29日舉辦新書《你的心,分秒必爭:心臟科醫師教你的事》發表會。院長張文瀚表示,急診工作時常面對猝死病人,心電圖雖是常用工具,但是很多心電圖不典型,難以發現問題。這次發表新書有助第一線醫師更快速精準判讀心電圖、及時給予病患正確處置。
馬偕醫院心臟血管中心醫師蔡瑞鵬說,急性心肌梗塞是不能等的病,就像「產婦突然破水」,來得又急又快,且每一分秒過去,心臟的肌肉就慢慢壞死,等不及檢查,也無法觀望,這種危急程度往往是「醫護人員比家屬還急」;發生急性冠心症時,心導管治療是最優先的治療選項,但常見家屬在溝通上延遲,影響治療預後成效。
馬偕醫院心臟血管中心醫師顏志軒強調,心臟疾病發生講求快狠準,並非追求慢工出細活,希望分享臨床經驗,在面對危機下為病人爭取黃金救治時間。
此外,臨床上最常被問到的就是「要不要裝塗藥支架?」蔡瑞鵬指出,藥物塗層支架發生再狹窄的機率比一般金屬支架小,因此被用來治療許多較為複雜的病灶。為減少血栓風險,必須同時給予雙重抗血小板治療,一般金屬支架應至少併用1個月,藥物塗層支架如果沒有出血的風險的話,建議最好合併使用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