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細胞治療 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新選擇

■林敬為

膝蓋疼痛一直是骨科門診最常見的問題之一。隨著台灣逐步邁向超高齡化社會,伴隨而來的,就是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口日益增加。許多中老年患者常抱怨:「走沒幾分鐘膝蓋就痛」、「上下樓梯像針刺一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退化性膝關節炎傳統治療包括藥物止痛、冰敷、復健、或是針劑注射;而當關節嚴重磨損時,就只能透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解決。隨著這數十年再生醫學的進展,近年來,「細胞治療」逐漸成為新的治療選項之一,簡單來說,細胞治療是利用人體自身脂肪組織或骨髓中的「間質幹細胞」,來修復受損的關節環境。研究顯示,從膝關節拿取出的脂肪組織,因與膝關節軟骨位置相近,擁有更強引導軟骨基質再生的效果。

一般而言,醫師通常會搭配膝關節鏡微創手術拿取膝關節內的脂肪組織,這些脂肪組織經過實驗室篩選出幹細胞後,培養到數千萬顆幹細胞的數量,再注射進入關節腔內。而幹細胞會藉由分泌生長因子,減緩關節內的慢性發炎狀況,並促進軟骨基質再生。醫學研究顯示,細胞治療對於「早期到中度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效果較佳,這些病人在治療後,多數可感受到疼痛減輕,膝蓋活動度改善,甚至能延緩病程惡化,幫助患者延後進入人工關節的時間。

衛福部在前幾年通過特管法開放細胞治療技術後,細胞治療已成為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選項之一,但因其屬於自費療程,因此需要透過醫師評估病患適不適合使用。目前國際上都有越來越多臨床研究支持細胞治療在膝關節退化的應用,認為這項治療對於「延緩病程、提升生活品質」具有價值。

膝關節退化雖無法避免,但透過醫療進步,患者的選擇已不再侷限於藥物與手術。細胞治療或許正是其中一道新選擇,幫助更多人重拾自在行走的權利。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