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抒壓改善磨牙

■陳俊銘

磨牙通常發生在睡眠中,白天亦可能發生神經質磨牙習慣。磨牙的病因理論很多,常見如周邊牙齒咬合問題、人格型態、個人在精神社交環境中適應生活壓力的能力,還有腦部神經生化的異常及睡眠中維持機轉中自主及運動神經系統中活動的恆定。

磨牙乃指在睡眠中,特別是睡眠第二期,重覆的磨動牙齒,產生令人不舒服的聲音,而干擾到枕邊人或室友的睡眠。磨牙的特徵為間歇性出現下顎肌肉等張性的收縮,併伴有規律性咀嚼似的動作。在孩童或年輕人常見。一項根據父母的調查報告研究,在11歲以下的孩童有14-20%發生磨牙的情形;18-29歲的成人中是13%;而在大於60歲的成人中只有3%;整體平均的盛行率為8%,而且沒有性別的差異。

磨牙如果找不到原因就稱為「原發性」或「特發性」磨牙;如果伴隨內科疾病就稱為「繼發性」磨牙;假如磨牙是發生在使用藥物或戒斷藥物後,就稱「醫源性繼磨牙。

磨牙的臨床症狀包括:在睡眠中被其枕邊人或家人發現有牙齒磨動或輕敲的聲音,白天抱怨下顎肌肉不舒服,疲勞或僵硬,甚至頭痛,出現牙齒磨損,牙齒對冷熱過於敏感,咀嚼肌肉肥厚,顳顎關節有聲音或下顎鎖住及舌頭有壓痕。另外據統計,抽菸者發生磨牙機率是非吸菸者的1.9倍。

壓力是磨牙最常見的因素,再來是牙齒或下顎的問題。

中醫認為造成磨牙主要的肝氣不順,肝鬱氣滯,脾濕造成。成人以壓力為主,小孩亦有他的世界裏的壓力,一點小事,都可能是小孩壓力的來源,壓力易造成肝氣不順,形成不自主磨牙,因此臨床治療上,治以疏肝理氣,方以加味逍遙散合芍藥甘草湯,加減葛根、木瓜、赤芍等。

若是生冷、冰涼食物飲料吃太多,易造成胃濕濁,形成不自主磨牙,臨床治以健脾淡滲利濕,方以參苓自朮散加減益智仁、藿香、佩蘭等。

若是口腔顏面疼痛,顳顎關節鎖住造成磨牙,配合針灸治療,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效果更好。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