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守鋼 畫/蜜多王羅
最近,由本人翻譯的《日本人與日本文化》一書與讀者見面了。此書是大和民族出身的作家司馬遼太郎和星條旗下生長的學者唐納德‧基恩的對談錄。
司馬遼太郎,超有人氣的作家、歷史小說家;與之相比,後者基恩顯得有點寂寞,不過一個學者而已。但是,卻身手不凡,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日本文化通。
十八歲時,還是窮學生的藍眼睛基恩在時代廣場附近的書店購得一本阿瑟·韋利英譯的《源氏物語》,因為很便宜。由此開啟了他對日本文學和文化的終身之旅。
綜觀基恩的學術生涯,說他是東西文化的橋梁似乎有點偏頗。一生傾心於在英語圈裡介紹和解說日本文化,所以,他自稱的日本文學傳教士也許更恰當。
同時,他的交友極廣。交友簿裡不僅有三島由紀夫、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更有谷崎潤一郎、川端康成、永井荷風等,甚至還有著名音樂指揮家小澤徵爾。他曾應雜誌《波》「聊聊藍眼睛眼裡所見的作家」的這一要求,持續六年介紹了五十位。
實在難得。
作為讀者、粉絲,對日本近代的許多文學巨匠,作品以外,作家的想法、日常的生活了解甚少。而後半生以日本為生活據點的基恩,許多活躍在文壇上的作家是他的座上客,或者他是他們的座上客。在此不妨透過基恩的眼睛,打開一扇小窗來窺視一下這些大佬吧。
谷崎潤一郎的寬大
兩人交往時,谷崎已是大名鼎鼎的文學大師,而基恩不過是來京都留學的學生,但是,常常受到谷崎的厚待。
基恩披露說,谷崎也許覺得長篇小說《細雪》是自己的代表作,所以,親自用英文寫了獻辭,與四冊書一起寄給了著名翻譯家阿瑟·韋利。因為韋利翻譯的《源氏物語》在西方好評如潮,而《細雪》就是《源氏物語》的現代版,至少谷崎自己是這樣認為的。所以,期待透過韋利的翻譯,讓《細雪》成為世界名著。而韋利讀後覺得《細雪》乏善可陳,難以卒讀,就將書轉贈給了基恩。
韋利這麼想,基恩呢?
基恩愛讀《細雪》,但是,與讀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時那種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的震動比,欠缺精彩。基恩認為這超乎常人想像力之處才使作品的虛構性趨淡,而更接近於真實。谷崎聽後很吃驚地說,我寫的幾乎都是現實中發生過的事啊。
谷崎也曾將《源氏物語》翻譯成現代文,基恩的評價是:譯文失去了原文的書香氣,文章達意,而語言平平。
《陰翳禮讚》一書是谷崎著名的隨筆集。描述日本人所秉持的生活與自然融合的「風雅」之趣,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性。在談到日本式廁所時有:
「我喜歡在這樣的廁所裡靜聽那淅淅瀝瀝的細雨聲。討厭閃閃發亮的潔白瓷磚。」
卻說,基恩有一次在京都谷崎的豪宅里,酒足飯飽、微醉未醉中要上廁所,突然想起這本隨筆來,便想去印證一下那廁所,一定如谷崎描寫的那樣:不太見陽光,微暗,漂著杉樹葉的沁香。不僅與京都這有千年歷史的古都相配,也與谷崎一貫主張的美學相吻。
不料,眼前出現的竟是鋪著雪白雪白的白瓷磚,錚亮錚亮的世界,日本式?不,百分之一百的西洋式。
在京都大學學了五年即將離開的基恩去跟谷崎告別時,作為餞別,谷崎問,要什麼禮物?
到底是基恩,說,甚麼也不要,僅要求美麗而古雅的谷崎夫人為他舞上一段傳統藝能「狂言」中的《小舞》即可。而谷崎居然也答應了。
司馬遼太郎的讓日本走向世界的雄心
基恩在認識司馬以前沒有讀過其作品。因為司馬的舞台在十五、六世紀那硝煙瀰漫的戰國時代,而基恩卻注視著此後文化濫觴的江戶時代。
司馬期待透過有這位藍眼睛的存在,讓日本社會更開放,更容易走向世界。所以,在一次文化界人士的聚餐中,便對《朝日新聞》的社長說,當年報社僱用了夏目漱石,而使整個新聞界煥然一新。如今也期待能空出一個位子給基恩先生坐坐。
《朝日新聞》果然聘請基恩當了報社十年的客座編輯委員。
這一舉動令俺想起大唐,想起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在長安的故事。阿倍不只中了科舉,還出人頭地當了皇帝的秘書。是本國的媒體,卻摻進了外國人的沙子,這樣的胸襟,沒有大國風範是不可能做到的。
基恩覺得可惜的是,司馬遼太郎在國內是一流作家,即使去世以後,人氣也久盛不衰,其作品依然暢銷。而在國外(指歐美等國)竟鮮為人知。
原因可能在文體上。那樣充滿激情的大眾歷史小說,因翻譯上的難點,翻譯出來的作品無法突顯其上乘品質的特徵,基恩這樣分析說。
永井的落魄
永井荷風(1879-1959年),與夏目漱石、森鷗外齊名,曾經也是知堂老人周作人年輕時的最愛。基恩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江戶話說得極為美麗。
和他見面時,見他總是手不離自己的一個提包,那是他的全部財產。裡面放著土地使用證、銀行存摺、文化勳章等,存款總額有兩千多萬日元,在當時不得不說是一筆巨款。
基恩曾將他的小說《隅田川》譯成英文,之後順便去他家造訪過一次。
一般來說,去日本人家,主人都會說些客套話:家裡髒得腳都放不下去。而基恩走進永井家時,發覺真是這樣。
俱往矣,一代文豪。晚年的荷風與弟子谷崎潤一郎的境遇比,一個天一個地。
比較三位大作家
都是他的朋友,但基恩對谷崎、川端、三島的感想均有不同,同時都帶著油鹽醬醋的生活實感。
對谷崎潤一郎的印象:
是一個文學巨匠,也是一個快樂主義者。總是身著和服,生活極為豪奢,身邊總圍著一堆脂粉。
谷崎並不怎麼在乎別人對自己作品的看法,至少在基恩面前是如此。
對三島由紀夫的印象:
天才,文章一揮而就,立等可取,而且,無一處有修改過的痕跡。說三島生活奢侈,帶他去的都是一流高級餐廳,而他當時雖已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竟相形見絀,無法對應地招待三島。
對川端康成的印象:
總是與《古都》、《雪國》的純樸、古風聯在一起,稱得上是百分之一百的和式人物,其實相反。谷崎的奢華,大大方方,人人皆知;川端也奢華,但奢華得不顯眼、不露聲色。
他在輕井澤的別墅是西洋式的,由德國人設計。在鎌倉的住宅裡,傳統的擺放美術品的空間「床之間」與「大和」兩字毫不搭界,儘是舶來品。
在挑選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上,當時的基恩也有話語權。他覺得三人都有希望得獎。谷崎是最有力的候選人,但是,偏偏不巧死了;三島還年輕,論資排輩還輪不到,所以,最終讓川端康成撿了一個皮夾子。
※《日本人與日本文化:司馬遼太郎與唐納德基恩對談錄》作者:司馬遼太郎,唐納德基恩 譯者:吳守鋼2024/10/16啟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