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時晴 畫/石紫
《輞川集》是王維在修築輞川別業後,與好友裴迪同歷輞川遊止所書寫的唱和小詩集,兩人以輞川二十景為題,各自書寫二十首五言絕句。由於《輞川集》的問世,輞川別業成為古今文人心之嚮往的烏托邦詩意山居。
迥異於班雅明筆下法國詩人波特萊爾式的巴黎城市漫遊,或是英國作家吳爾芙的倫敦街頭探險,以及文藝復興時期歐洲貴族子弟的壯遊和明代徐霞客遊歷大江南北的長旅;王維的山水園林式「遨遊」,更多是承繼了魏晉南北朝以降的隱逸風流和托因唐代文人別業文化的興起,當然,更是王維個人性靈歸屬和脾性傾向的禪佛思想體現。
中年王維在歷經仕途浮沈與人世滄桑,偶然覓得宋之問在藍田的舊山莊,將它重新砌建為自己得以安放心靈的棲居地,開啟了王維介於山林與廊廟間,往返於京城與山郊間的半官半隱生活。有別於城市人工造園,輞川二十景大多依地貌水文而築,甚至特意保留原始自然的林野景象,形成有機草莽的王維園林半荒廢美學。
王維在輞川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傳世詩畫,這是輞川的山水滋養了詩人,亦是詩人藉由輞川勾勒出自己內心理想的精神桃花源。如同莊子所言「乘物以遊心,托不得已以養中」,詩人順應萬物的自然狀態,讓心神得以自在遨遊;把一切托寄不得已,由此蓄養內在真我。王維形塑的是屬於莊子「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的虛空逍遙;輞川別業則建構了盛唐隱逸文士的空間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