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二0二五台灣文學獎創作獎贈獎典禮六日於台灣文學館舉行。台文館表示,今年投稿數量創歷年新高,不僅題材多樣,獲獎者背景橫跨世代、職業及多種創作領域,跨域書寫,還有疥蟲和跳蚤,展現文學多元風貌。
台文館長陳瑩芳表示,今年投稿數量創歷年新高,題材多樣、風格各異,反映台灣文學當代關注的議題與創新敘事視角。獲獎者背景橫跨世代、職業及多種創作領域,有大一新鮮人的文學新星,也有資深創作者與學術研究者,透過文字打磨淬鍊書寫出動人的台灣故事。
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指出,文學創作之路孤獨又艱困,反映文化、生活、歷史和社會的厚度。劇本創作獎由嫁至澳門的陳巧蓉,以《千年之癢》拔得頭籌,她在照顧長輩過程中,感染疥蟲,以其為視角創作,念外文、戲劇的她,擔任過演員、導演和寫劇本,更能拿捏細膩度。
同樣以長照為題材的客語散文獎得主何志明,則是三度奪魁,書寫單親兒子獨自照顧病父的長照歷程。而原住民小說獎由泰雅族魯亮.諾命〈蚤〉摘冠,與跳蚤的鬥爭,隱喻原民部落買賣交易和土地流失。

除老將,文學新銳同樣出色,最年輕得主為年僅十八歲、就讀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一年級的蕭宥,以〈夜光島──刻入潮聲肚个天光日〉,拿下今年客語文學新詩獎,住在台東都蘭的她,好山好水給她創作靈感,喜愛新詩,因可「以最短句子,寫下最美感覺」,年紀輕輕的她,已曾拿下吳濁流客語詩首獎、後生及後山首獎等,後生可畏。
台文館也規劃「母語.返家:說媽媽的話,寫島嶼的事」台灣文學獎創作本事系列講座暨母語主題日推廣和母語文學書寫培力,希望增進多元語言和文化根基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