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字韌帶重建後再斷裂之原因與治療

■林敬為

「林醫師,我3年前在其他醫院開過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但是2個月前打排球時,突然膝蓋一軟,接下來這段時間,只要嘗試慢跑就覺得膝蓋不穩,是不是我的韌帶又斷了?」上週五,一個看起來活潑好動的大學生來到診間詢問,憂心顯露於表。

前十字韌帶斷裂是運動員以及熱愛運動族群最害怕的傷害之一。當韌帶受傷造成膝蓋不穩定,許多患者會選擇接受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以重拾運動生活。然而,臨床上仍有部分病患在術後數月甚至數年後,發生「重建韌帶再次斷裂」的情況。

一般而言,根據不同的韌帶選擇,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韌帶再斷裂的機率約在5-15%之間。而造成韌帶再斷裂的原因,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1.外力因素:常見的情況是術後再次遭遇高能量撞擊或落地不穩,如籃球、排球或滑雪等劇烈運動,或是過早回到場上,導致未完全成熟的重建韌帶因負荷過大而再次斷裂。2.復健不足:若復健不足,肌力與協調性無法恢復,膝蓋穩定度不佳,也容易在再次運動時受傷。3.手術相關因素:手術中移植物的固定角度、位置不理想,或選用的移植肌腱強度不足,都是再斷裂的潛在風險。4.病人自身條件:若病人先天下肢排列異常(如膝外翻、膝過伸),或是膝關節本身血液循環較差,都會提高韌帶再斷裂的機率。

對於這一類前十字韌帶再斷裂的病患,治療策略需依患者年齡、運動需求與關節狀況而決定。對於年紀較大、運動需求不高,或是已經有明顯關節炎的患者,可以選擇保守治療。透過護具、肌力強化及日常生活調整,維持基本生活品質。

而對於年輕、仍渴望回到運動場的患者,二次重建手術是主要選擇。而二次重建手術的過程中,除了使用自體其他部位韌帶或是用異體韌帶進行前十字韌帶重建外,近年也會建議加上膝前外側韌帶增強固定手術,來增加膝關節抵抗旋轉的能力,降低後續再斷裂的風險。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再次斷裂雖然令人遺憾,但只要找出原因並選擇適當治療,好好搭配術後的復健與循序漸進的運動恢復,仍有機會回到原本的運動生活。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