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重返或加入聯合國,不可偷渡法理台獨

外交部次長葛葆萱強調,政府立場是「中華民國」為主,但「台灣」也不排除,不過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圖)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論述,中華民國派的她不能接受。(中央社,資料照)

聯合國大會九日正式開議,綠營照例到紐約聯合國總部表達參與意願,外交部也協助跨黨派立委組成視導團向各國傳達全民心聲。外交部次長葛葆萱表示,今年我國將持續向國際社會「澄清與正確認知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指「該決議與台灣無關,台灣的民選政府才有權在聯合國體系及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台灣人民」。

至於有綠營立委呼籲推動台灣名義入聯,葛葆萱強調,政府立場是「中華民國」為主,但「台灣」也不排除,最終安排只要能維護國家尊嚴,都可以接受。然而,此說法遭立委訪問團成員、國民黨立委徐巧芯的不滿,表示這種說法是錯誤論述,中華民國派的她不能接受,因此決定取消訪美行程表示抗議。徐巧芯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我們支持中華民國參與更多國際組織,也期待友邦為我國發聲以重返聯合國,但絕對不是偷渡台獨主張,我也不可能為此背書」。

參與聯合國和更多國際組織、活動是全民的衷心期盼,亦是朝野共同努力的目標,早於李登輝執政期間,已列為我國長期的重大對外政策之一。然而,藍綠礙於意識形態的歧異,對於我國該以重返或加入的方式推進參與案,這三十多年來仍有不同見解。因此,對於越來越多國家近年來挑戰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的做法,藍綠執政時期的處置方式也成為朝野攻防焦點。

或許不少國人可能會認為,只要能參與聯合國,使用何種名稱都可接受;尤其馬英九主政期間的國民黨也從未反對務實彈性,因此會認為徐巧芯的反應過於情緒化。不過,國民黨對於名稱運用仍有先後排序,主張應以正式國號為最優先選項,情非得已才使用台灣,而非藉此偷渡台灣法理獨立。對此,外交部確實要承擔責任,因為通篇新聞稿完全接軌民進黨的政治語言,本該抱持中立立場的外交部不應犯下這種錯誤。

中共當局一向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華民國的繼承國,因此在聯合國及建交公報都要求國際組織與其他國家接受並承認這項主張,只不過全盤同意者大多是接受北京經濟援助的第三世界國家。儘管中華民國屹立於台灣,但中共當局的阻撓的確是我國重返聯合國的一大阻力。

換言之,雖然世界上多數國家與我國並未有正式外交關係,也礙於中共當局壓力而只能與台灣維持非官方往來,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並未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台灣」的片面說詞。既然有更多國家意識到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對我國的歧視,政府應善用這股對我有利的風向順勢操作,以增加國際支持力道。

不過,國際政治既靠實力也在乎利益,有些國家雖然表態反對中共當局利用該決議排擠台灣,卻沒有力挺台灣的具體行動。所以除非兩岸關係能有突破性進展,中華民國或台灣欲成為聯合國及國際組織正式會員的希望就幾乎等於零。

賴清德政府希望能讓更多國家認知到台灣遭遇的不平等待遇,就應以符合國家主權及尊嚴的原則進行,不該夾帶民進黨一黨的意識形態影響我國外交政策與對外關係。台海和平穩定備受國際矚目,各國也反對中共當局以非和平方式脅迫台灣,但這些都無法翻轉當前國際社會對我國的制約。倘若無法扭轉北京的態度,我國參與聯合國及國際組織恐怕只是夢幻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