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美未建議不打新冠疫苗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傳出美國CDC所屬ACIP不再建議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疾管署20日澄清,美國並未不再建議成年人接種COVID-19疫苗,而是新增建議與醫護人員討論後,依風險評估是否接種;台灣「左流右新」如期10月開打,籲高風險者打好打滿。

隨著COVID-19疫情常態化,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所屬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在當地時間19日最新公布2025至2026年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

疾管署20日指出,有部分媒體報導,指美國CDC所屬ACIP不再建議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此與美國官方發布的新聞稿內容有所出入」。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對於成人高風險對象,美國仍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僅是新增共同臨床決策,即民眾與醫護人員討論,依風險評估決策接種,而非不建議接種。

曾淑慧說明,美國可接種疫苗地點廣泛,包括藥局、商場等,接種前不見得會經醫護人員評估;而台灣無論是在哪裡接種,一定會先過醫師這關,畢竟每個人的風險、身體狀況不必然相同,比方說年輕人也可能患有免疫不全疾病等。

她強調,美國ACIP雖建議增加共同決策,但美國多州政府與相關醫學會仍維持積極立場,建議幼童、孕婦及成人高風險對象等接種COVID-19疫苗,是防範重症與死亡的重要措施。

疾管署指出,因應全球接種策略皆朝向「風險族群接種」導向,今年調整公費疫苗接種對象為10類高風險族群,少了兒少學生,結束自2022年7月21日起,凡年滿6個月以上所有民眾皆可依風險順位接種的全民接種時代。

為防範秋冬可能疫情,疾管署說,10月1日起如期推動「左流右新」,COVID-19疫苗仍如期與流感疫苗同步分2階段開打,其中除50到64歲無高風險成人於第2階段(11月1日起)開打,其餘COVID-19疫苗9類公費接種對象皆於第1階段開打,以促進共同接種,提升接種率,有效降低重症及死亡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