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抗癌! 國際頂尖期刊證實

 

醫師安欣瑜說,運動不是可有可無的加分題,而是治療的一部分。(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許多癌症患者及家屬常有一個疑問:「運動真的能幫助抗癌嗎?」過去醫界多仰賴動物實驗或觀察性研究,雖結果樂觀,但證據等級有限。如今,這個問題終於有了最強而有力的科學解答。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指出,2025年6月國際頂尖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發表了一項名為「CHALLENGE trial」的重磅研究。這項研究首次以最高等級的「Level 1證據」(隨機對照試驗)證實:規律運動能顯著延長結腸癌患者的無病生存期與整體存活率。

該研究針對已完成手術及化療的第2期高風險與第3期結腸癌患者,將他們分為兩組:一組僅接受健康教育,另一組則進行為期3年、每週多次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並配有專業人員督導與行為支持。經過近8年的追蹤,結果令人振奮:

5年無病生存率:運動組為80.3%,對照組為73.9%,相差6.4%。

8年整體存活率:運動組更達到90.3%,對照組為83.2%,高出7.1%。

安欣瑜解釋,這樣的存活效益「相當於許多標準抗癌藥物的效果」,意義非凡。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顯示運動帶來的好處並非透過減重達成,因為兩組的體重和腰圍並無明顯差異。其抗癌機制可能與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提升胰島素敏感度等有關。

安欣瑜強調,這項研究改變了運動在癌症治療中的定位,「過去我們鼓勵運動,常被視為養生建議;但現在我們可以很有信心地告訴病人,運動不是可有可無的加分題,而是治療的一部分。」她也提醒患者,除了藥物與手術,自身的努力(如維持運動習慣)確實能改變預後、提高生存機會。

這項研究不僅為結腸癌患者帶來福音,也可能為其他癌症的輔助治療開啟新頁,強調「運動處方」在整體癌症照護中的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