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無立即危險?李鴻源指輕忽颱風嚴重性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針對農業部長陳駿季八月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沒有立即潰堤的危險,被外界質疑太過輕忽。前內政部長、水利專家李鴻源二十六日直言,農業部長並非水利專業,輕忽颱風季的嚴重性,面對堰塞湖目前唯一方法就是預警、疏散。他也提醒,堰塞湖仍未解除警戒,且河床已經淤積,未來十到二十年內淹水潛勢都較高,中央應持續因應。

李鴻源表示,八月當時堰塞湖只有六千萬噸水,溢流要到九千萬噸,當時確實沒有立即危險,但八、九月仍是颱風季,才差三千噸的水,只要颱風來下半天的雨就達標,滿了就溢流、溢流就會潰壩,「他們輕忽颱風季的嚴重性」。

水利專家李鴻源指出,馬太鞍溪出現淤積,未來十至廿年內都有淹水潛勢。圖為空勤總隊協助壩體及湖區數據,以利後續評估重新裝設水位計可行性。(花蓮分署提供)

被媒體問到,農業部要求媒體都要改成「溢流」,而非「潰壩」,李鴻源認為,若不是專業人士,怎搞得清楚什麼是潰堤、潰壩或溢流,「爭論這個有意義嗎?(溢流口)下切八十公尺就叫潰壩,壩就是已經垮了、不見了,災害發生還考慮個人、政黨利益並不聰明。

李鴻源指出,他兩周前接到內政部長劉世芳的電話,請他召集一組專業團隊時,收到資料時發現茲事體大,因為堰塞湖有六千萬噸水相當於兩個牡丹水庫、滿水位到九千萬噸就是一座南化水庫。原以為還有一年時間評估,結果颱風就來了,兩周不到就垮了,又要疏散八千人,不要說花蓮縣政府做不到,連中央地方密切配合都不見得做得到,何況現在還互相猜忌,太多政治算計,呼籲藍綠政治人物都應把嘴巴閉起來。

李鴻源說,原本中央說要撤六百人,後來開會時他們交給內政部最新評估報告後,發現淹水範圍遠超過之前估計,才會跑出八千人的數字,所以別糾結垂直撤離,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有沒有時間才是重點。

李鴻源強調,現在要做的是持續搶救和災後復原,還有大面積的垃圾必須處理,期盼各界體諒花蓮縣真的沒有能力處理這麼大規模的狀況。他提醒,馬太鞍溪河床目前已經淤積,堤防高度勢必不足,未來十到二十年內淹水潛勢都會比較高,中央應持續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