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五條港 南台收集好聲音

 

教師節前夕,官田國小學童手寫卡片,貼滿公布欄形成感恩之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將神農街建置成街區博物館,今年新願景為成立聲音資料庫,開設「城市博物館的探索」課程,由教師帶領學生到場域收集聲音,再與音樂創作人合作加入背景音樂,以襯托地景收集的聲音特質。

南台科大USR五條港神農街音樂工作坊課程,帶領學生到場域收集聲音,並與音樂創作人合作展現地景聲音特色。
(南台提供)

為讓五條港場域收集的聲音更多元豐富,邀請專業聲景團隊目目文創與《共聲島》聲音設計團隊舉辦「二0二五神農街音樂工作坊」。首先登場的是《共聲島》聲音設計的余楊心平老師,同樣也是〈你太白‧去曬黑〉的主唱,以「聲音設計與生活共創」為題,分享他在恆春半島將聲音設計與生活共創作結合的經驗。

同時舉辦半島歌謠祭到以恆春在地女性月琴傳人為主軸,所創作的《半島風聲相放伴》音樂劇,如何把場域收集的聲音融入音樂劇裡。後來還開發《共聲島》專案,採用聲音做景點的導覽介紹,開創一場以聲景為主的旅程。

目目文創總監楊欽榮則以「聲音‧景的聆聽練習」為題,講述與定義近年來聲景的發展與採集模式。另帶著學員做聲景的練習,讓大家走到神農街上塞上耳塞閉上眼聆聽聲音,可聽到最貼近自己的音源。並用紙條揉捏等方式來訓練學員們對聲音感知,及如何在重要地景收集最原始的聲音?創造該地景獨特歷史。

南台校長黃能富表示,文化底蘊團隊讓博物館走在時代尖端,讓文化保存不僅是用眼睛看的視覺,更開拓用耳朵聽的聲音文化保存。為此開設課程帶學生走進場域聆聽五條港的聲響,並透過聲景的聲音工作坊與專業聲景團隊交流學習,以收集博物館場域裡獨特的聲音,值得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