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關節腫痛變形-類風濕性關節炎3療法


■林敬為

「醫師,我的手指關節常常腫脹僵硬,這幾年甚至開始變形,連扣鈕扣、拿湯匙都越來越困難,是不是關節退化了?」門診中,這是許多中年甚至年輕女性患者的常見疑問。其實,造成這些症狀的不一定是退化性關節炎,而有很大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女性患者。患者的免疫系統異常,會攻擊自身的關節滑膜,導致慢性發炎。發炎反應會讓關節腫脹、疼痛,久而久之造成軟骨破壞與骨頭侵蝕,進而引起關節變形。常見受影響的部位包括手指、手腕、手肘與膝蓋。

不同於單純因年紀引起的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年齡可能更早,且常伴隨晨間僵硬、對稱性關節腫痛等特徵。若未及早治療,關節功能會逐步喪失,甚至影響生活自理能力。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重點在於「控制發炎,減緩病程,保護關節」。近年醫療進步,已有許多方式可以幫助患者減少關節破壞,維持生活品質。主要治療包括下面幾項:

一、藥物治療:藥物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核心,主要由風濕免疫科醫師負責。目前常用於治療的藥物是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DMARDs),其作用可以延緩疾病病程的惡化。再搭配類固醇以及其他消炎止痛藥來改善病患的關節疼痛以及腫脹情況。近年來也有一些新的生物製劑能夠更精準的抑制免疫反應。

二、復健治療:透過復健師的指導,進行肌力與關節活動度訓練,可延緩僵硬與變形。同時,適度使用護具或輔具,能降低關節壓力,減緩變形速度。

三、手術治療:當關節已嚴重變形、疼痛無法藉藥物改善,或功能受限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包括1.滑膜切除清創手術:移除發炎滑膜,減輕關節疼痛。2.肌腱修補或轉位手術:手腕或手指處可能因為關節變形而造成肌腱斷裂,導致功能不佳,可以考慮接受肌腱修補或轉位手術來恢復手指功能。3.人工關節置換術:當關節嚴重破壞時, 最終透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來達到改善疼痛及恢復部分功能的效果。

類風濕性關節炎並非單純的「關節退化」,而是一種需長期追蹤治療的免疫性疾病。早期診斷、積極治療,不僅能避免關節變形,還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