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書畫藝術 實踐中道文化

由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主辦的「中道文化與書畫藝術論壇」二十七日在台北登場。現場布置兩岸書畫名家作品與陶瓷藝術精品,如同一項精緻人文藝術的心靈饗宴。(記者王超群攝)

中道總會理事長陳樹盼走進校園與社區 林中森、區桂芝、慧吉祥大活佛、邱志淳、湯紹成、段心儀提建言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中道文化與書畫藝術論壇」二十七日在台北舉行,由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主辦。活動聚焦中道理念與書畫實踐之連結,安排文化、教育、宗教與學術界代表依序發言,說明推動方式與合作路徑。

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指出,中道精神重在不偏不倚、持守平衡,書畫兼具技藝與修養,可作為公共溝通之橋梁。總會推動講座與工作坊,嘗試常態化進入校園與社區,逐步整合教材與場域。

會場在張榮發基金會六樓。現場布置兩岸書畫名家作品與陶瓷藝術精品,如同一項精緻人文藝術的心靈饗宴。書畫名家劉博文現場揮毫,將作品分享同好,成為文化愛好者在中華文化及書畫領域高成就者的最佳詮釋。

前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表示,兩岸語言文化相通,書畫是共通語言;交流宜著眼長期與互利,可自展演互訪、教師研習與青年交流逐步擴大,累積夥伴關係與紀錄資料,提升實作可行性。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從藝術教育切入,強調臨摹與創作培養節奏與觀察力,對應中道之取捨與均衡;課程若結合地方館舍與展演平台,學習成果可轉化為社群服務與跨齡交流。

中華國際嘎噹巴佛教總會慧吉祥大活佛指出,佛教所述中道遠離偏執與對立;運筆過程之起行收,能訓練專注與節制,宗教與藝術可在公益與教育上合作,擴大社會參與。

世新大學教授邱志淳提出,以書畫實作連結研究與教學,可將抽象理念轉為文本與圖像資料;若建置主題資料庫與展研機制,並與地方文化中心與學校合作,有助長期追蹤與公共溝通。

亞太綜合研究院長湯紹成表示,亞太社會多元並存,文化交流可逐步累積互信;宜採試點後擴大並設審視機制,以降低不確定性並提升持續性。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說明,語文與書畫相互支援;教材可納經典閱讀與書寫實作,配合讀書會與社區展覽,並推動教師增能與教材共備,擴大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