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山懷若
失業已有幾個月了,某日陪一位專科同學南下,我知道他的事業經營得艱辛,而他竟然還關心起我來,知道我喜歡園藝,建議我不妨從事盆栽,而且是榕樹盆栽,因為他去過幾個國家,很少看到該地有榕樹,只有台灣最多。
「假如大量栽植,每盆必定是台灣的特色!」
「慢著!」他一邊思考著,一邊緩緩地道出:「鳥帶來,對,只栽培這種榕樹。」
「鳥帶來」是鳥類吃了榕樹種子的排泄物,落在屋頂、牆縫中生長出來的榕樹。
「每棵鳥帶來榕樹都是經過鳥的腸胃消化,都是自成一個品種,都是獨一無二的產品。」
他邊專注地開著車:「而且最重要的,它代表著台灣精神,經過消融後,落在屋脊、牆縫中求生存。」
「對!台灣精神,如同鳥帶來榕樹在夾縫中求生存。」
想著失業的我,正陪著他前往南台灣修理機器,一句「夾縫中求生存」,竟是如此地貼切,回想前人不也是一步一腳印地走過來嗎?我望著前方的高速公路,竟然覺得路愈來愈寬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