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紅茶遠近馳名,九曲溪竹筏穿梭在丹霞地貌山峰之中,彷彿置身於一幅會動的中國山水畫。這片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之地,不但茶香四溢,也是朱子理學的發祥地。
文、圖/記者趙家麟
自然奇觀/丹山碧水畫中遊
武夷山風景區位於福建省西北部,總面積將近一千平方公里,獨特的丹霞地貌形成於白堊紀晚期,經過億萬年地質變化和風雨侵蝕,造就了今日奇峰怪石。
天遊峰是武夷登山望遠的勝地,海拔四0八點八公尺,循岩壁石階登頂途,天氣睛朗時,武夷丹霞山水美景盡收眼底,讓人頓生「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山腳下的九曲溪如玉帶環繞。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讚嘆「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九曲溪竹筏漂流是遊訪武夷山必定要體驗的項目。全長約九點五公里的溪流,蜿蜒曲折,乘竹筏順流而下,兩岸奇峰林立。筏工撐竿講述著每座山峰的故事。撐篙功夫了得,但必須有時間與經驗的積累,辛苦的差事,如今也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

玉女峰位於九曲溪二曲溪南的奇峰,因其外形酷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得名。乘坐竹筏由水上望去,宛如一位絕美的少女。玉女峰與對岸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彷如一對戀人。

一線天是武夷山的地質奇觀,岩壁中裂開一縫,僅容一人側身而過。最窄處僅卅公分,抬頭望天,僅有「一線」之光。但是,對有幽閉恐懼心理的人來說,是一大挑戰。入口處立有警語,提醒遊客進入前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

人文歷史/朱子理學搖籃地
武夷山不僅有自然地質風景,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南宋時期,理學大師朱熹在此創辦書院,講學授徒,堪稱朱子理學的發祥地。
朱熹園之武夷精舍(紫陽書院),隱於五曲溪畔,由朱熹親自籌建講學。朱熹在此完成《四書章句集注》,這部著作後來成為科舉考試的標準教材,也塑造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格局。
武夷山也因為有朱子理學,自然與文化相互融合。朱熹在武夷山寫下「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僅描述了九曲溪的清澈,更寓意著思想需要不斷創新與發展。

此外,在武夷山下,還有距今三千八百多年的古閩越文化遺址。考古發現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基址和祭祀場所,證明這裡曾是古閩越人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出土的陶器、鐵器與青銅器,訴說王朝曾經走過的輝煌歲月。
茶葉文化/大紅袍的故鄉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武夷岩茶是中國烏龍茶中的極品,而大紅袍更是岩茶之王。來到九龍窠,陡峭的岩壁上有六株古茶樹,被嚴密的保護,就是傳說中的大紅袍母樹。
取名「大紅袍」由來,有個傳說,明代一書生趕考途中病倒武夷山,僧人以茶湯治癒他。後來書生高中狀元,為報恩情將紅袍披於茶樹,「大紅袍」由此得名。

武夷岩茶最特殊之處在於生長於丹霞地貌的風化岩石,土壤富含礦物質,加上雲霧滋潤,晝夜溫差大,形成了茶葉獨有的香氣和滋味。
當地茶農說「好的岩茶有『活、甘、清、香』四特點,入口微苦,旋即回甘。」
在武夷山,茶香空氣中特有的氣息。到武夷山旅遊,除了九曲溪漂流,不能錯過體驗當地的茶道文化,從「燙杯、置茶、沖泡、分茶」的流程,充滿儀式感。
《印象大紅袍》是張藝謀等導演的「印象系列」的第五個作品,以武夷山的茶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演出以武夷山的大王峰、玉女峰等自然山水為背景,結合三百六十度旋轉觀眾席和融入山水的矩陣式實景電影,營造出宏大的視覺感,為觀眾呈現了如夢似幻的視覺效果和沉浸式體驗。

演出分為盛唐笙歌、竹林群舞、神話傳說、炒茶表演、竹筏漫遊五個篇章,透過品茶的意境,引導觀眾放下煩憂,感受武夷山茶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和諧生活。
旅遊武夷山,春秋季節最適宜,夏天雖然也是避暑之地,但仍要注意防曬。景區內有環保車接送,建議至少安排二至三天品味山水人文美景,走訪遊天遊峰、一線天,體驗九曲溪漂流,探訪茶園、品茶買茶。在丹山碧水中,與自然對話;與文化相擁,品茗茶香,來一趟心靈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