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後踩積水 恐染類鼻疽

大雨過後清理環境赤腳或只穿拖鞋走進積水、泥濘之中,可能引發類鼻疽感染。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民眾在大雨過後清理環境時,赤腳或只穿拖鞋走進積水、泥濘可能引發類鼻疽感染。醫師提醒,類鼻疽的臨床表現多變,嚴重甚至恐引發肺炎、敗血性休克等嚴重併發症。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張雅媛表示,類鼻疽是由「伯克氏菌」引起的細菌感染。這種細菌平常存在於土壤與淡水中,在台灣的亞熱帶地區每當颱風、暴雨過後,泥水混濁、環境翻動容易將細菌擴散開來;尤其當積水與土壤混合後,細菌量會急速升高,加上水溝不通、泥水四溢,感染的機率也跟著提升。

張雅媛強調,類鼻疽的臨床表現多變,輕則局部蜂窩性組織炎、具紅腫熱痛症狀;重則演變成肺炎、菌血症,甚至敗血性休克。部分案例若病情控制不佳,還可能傷及骨頭或關節,引發骨髓炎、關節炎等嚴重併發症。

在治療上,類鼻疽對第1、第2代頭孢菌素、青黴素等常見抗生素效果不佳;往往需使用第3代以上的頭芽孢素抗生素、Imipenem、Meropenem、磺胺類或四環黴素等類抗生素,且治療可能長達2~4週甚至更久。若早期判斷錯誤,延誤治療,容易造成反覆發作或病情急速惡化。

張雅媛提醒,若在颱風後清理環境後出現發燒、傷口紅腫化膿、呼吸急促、咳嗽有痰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活動史,有助病情判斷與治療。

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類鼻疽,也沒有特效藥能事先服用避免感染,防護措施至關重要。張雅媛建議,民眾在災後清理家園時應穿著防水長靴與手套,有傷口者要包紮完整並保持乾燥,整理環境時務必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氣膠。若用消毒劑,應選擇適度稀釋的漂白水,注意眼睛與皮膚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