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無障礙是身障者專屬嗎?南市無障礙協會理事長林昭坤強調,無障礙環境不應被視為特定族群專用,而是公共安全環境全民共有共享。市府透過專業講習與現場輔導,協助機關與設計單位正確理解並落實法規,期能打造出「安全、可用、可及」的共融城市空間。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及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公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不僅是法令要求,更是城市平權與人權實踐的具體展現。在說明會中,林昭坤從實際案例剖析建築物通路、坡道、廁所及停車空間常見缺失與改善重點。
他指出,許多公共建築仍存在門檻高低差、坡度過陡或動線不良等問題,應從源頭設計端就融入無障礙理念,無障礙環境不應被視為特定族群專用,而是所有民眾都能安全使用的公共資源,這是降低後續改善成本、優化全齡化環境品質的關鍵。
知名網路社群創作者馬兄建築師,也從實務工地觀察出發分享,如何何在放樣、灌模與裝修階段確保設施合乎規範,同時介紹國內外具代表性的友善建築與商業空間設計案例。
工務局表示,現行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與替代改善程序,包括現況勘檢、改善計畫提報、施工與複勘等流程,協助各單位正確掌握執行步驟,並提醒業者應優先排除通行障礙、改善出入口高低差及設置無障礙設施等項目,提升公共空間整體通用化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