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防洪 水利局多管齊下

如何防洪、避免缺水,在水利局工作報告時,引起議員多方關注。
(蔡育輝提供)

記者林雪娟、陳佳伶∕台南報導

台南易淹水面積占全國十分之三,日前的丹娜絲颱風和花蓮的堰塞湖事件,發人省思,擔心事件重演,市府水利局九日在議會工作報告時,引起議員熱烈討論。水利局表示,投入經費進行排水治理、水利設施檢查維護、改善整體淹水面積,讓市民免受水患之苦。

蔡淑惠、郭鴻儀、李啟維、陳昆和、蔡筱薇、楊中成、黃肇輝、蔡育輝、尤榮智、林冠維、林燕祝、曾培雅、陳碧玉、蔡宗豪、陳秋萍、陳皇宇、余柷青、黃麗招、李偉智等人除關心地方排水、防水等各項設施建設進度,避免部分地區逢雨必淹,也希望市府跨局處整合和合作,治水防洪絕非水利局可處理。議員們關心各地排水、滯洪池、汙水管、抽水機布設、抽水站等。

水利局回應,建置汙水下水道主幹線和分支管線,提升用戶接管,除提升生活品質並可改善區排水質。面對缺水問題,多元開發和利用水資源,擴建現有再生水廠處量,讓「一滴水可以使用三次」,減輕民生和工業用水的供水壓力。

水利局說,受全球極端氣候影響,導入逕流分擔、初流管制等海綿城市新思維,將原由河道承受洪水,改由土地共同分擔,提升土地韌性承洪。近期接連的水災,和花蓮光復事件將運用智慧防災措施,成立自主防災社區,強化防災預警及應變能力。

藍營針對烏山頭水庫內設置光電板,要求水利局向中央反映,以民生健康為重,而台南市海岸線長達六十九公里,部分為中央管轄,議員指許多地區防洪進入最後一哩路,應向中央積極爭取預算。水利局說,爭取四十七點三億。蔡淑惠指安平、永康再生水廠耗資七十四億,然至今十億收入進市庫,建議應設置基金,作為日後改善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