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衛福部長石崇良指出,衛福部預計明年開始推乳癌論質計酬方案,將以醫院之藥品與治療遵從率、5年存活率作為獎勵指標,盼提升乳癌醫療品質,希望能再降低乳癌患者死亡率。
乳房醫學會、乳癌病友協會等9日舉行乳癌倡議活動,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表示,台灣乳癌死亡率遲遲未降,平均每天有8.1位婦女死於乳癌,依據111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及112年死因統計,111年有1萬7366位婦女罹患乳癌,112年有2972名婦女死於乳癌,死亡率高居女性10大癌症第2,已成婦女健康的嚴峻警訊。
陳芳銘指出,國內乳癌發生率在過去20年間從每10萬人口40人,增加了兩倍成為82人,但整體乳癌死亡率卻未如歐美先進國家般下降,凸顯台灣在早期篩檢與完整治療仍有進步空間。
為逐步達成目標,台灣乳癌倡議行動擬參照世界衛生組織之全球乳癌倡議,設定在2040年前逐年降低2.5%乳癌死亡率的總目標。
會中並提出3大具體行動目標包括,提升健康意識與篩檢成效,篩檢率從現行40%提升至60%;確保早期診斷與完整治:80%早期乳癌患者接受完整藥物治療;落實醫療平權與癌友支持,建立全面性支持系統,確保患者都能獲得優質照護。
石崇良表示,為提高乳癌的治療品質,未來擬推動論質計酬,首先是設定可執行的指標,並參照國際訂出乳癌治療指引,醫院執行就會有獎勵;目前已可算出各醫院各期乳癌5年存活率,未來會以患者之藥品的遵從率,治療過程也應該搭配指引進行。
石崇良透露,醫院總額部門已就乳癌論質計酬開過一次會,初步討論結果是要建立登錄系統,否則無法收集指標,衛福部過去雖然有癌症登記資料,但資料缺乏即時性,目前登錄系統已建立起來,開放醫療院所登錄,作為後續長期政策評估的依據,預計明年內推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