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憂鬱警訊 易誤疾病或老化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隨著年齡增加,憂鬱傾向跟著增加,董氏基金會拍攝老年憂鬱防治宣導片,呼籲民眾主動關懷、傾聽陪伴,讓長者願意說。

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者有41.11%認為自己健康狀況不好;有9.11%的長者獨居;4.39%者經常感覺沒有伴(孤獨);6.5%經常「感到緊張、不安或煩躁」、5.4%經常「感到心情低落、沮喪或絕望」、5.34%「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樂趣」,4.78%「無法停止或控制憂鬱」,其中以「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樂趣」增加幅度最大,增加2.07%。

為因應老年人口與心理健康問題上升趨勢,傳遞社會連結與支持有助預防老年憂鬱症。董氏基金會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推動老年憂鬱防治,今年再度與葉天倫導演合作,邀請榮獲雙金終身成就獎的國民阿嬤陳淑芳、《突破:三千米的勇氣》電影主角范逸臣、運動型藝人黃沐妍(小豬)公益演出。日前開拍正剪輯完成中。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提醒,老年憂鬱症的特點,大多以身體症狀來表現,包括「疲憊、記性衰退、身體不適」3大警訊,這些警訊容易被誤以為是內外科疾病或老化現象而錯失治療機會。

葉雅馨建議主動關懷身邊長者,引導說出心中感受,不論是開心或難過,都能讓情緒有個出口。若發現年長者的低落情緒、對事物失去興趣、睡眠與食慾改變、無價值感、疲倦無力等憂鬱症狀持續兩周以上且嚴重影響生活,或已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可試著協助長者連結相關的專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