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跨域文化科技創新 助力「島影琴深」勇奪繆思設計獎9項大獎

由工研院及福爾摩沙管風琴文化協會共同打造的「島影琴深,余曉怡管風琴音樂會」,榮獲九項美國繆思設計獎殊榮。(工研院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由工研院協力技術研發、與福爾摩沙管風琴文化協會共同打造的「島影琴深:余曉怡管風琴音樂會」,日前榮獲美國繆思設計獎與創意獎共九項大獎,包含四座最高榮譽的「鉑金獎」與五座「金獎」。

繆思獎主辦單位盛讚,這不僅是一場音樂會,更是一項以智慧科技為驅動的文化創新原型。

工研院表示,此次以涵蓋AI應用、智慧科技、沉浸體驗、展演燈光等設計與創意類別,成為極少數以古典音樂會形式榮獲國際設計大獎的案例,展現工研院在推動文化科技應用上的創新實力,再度證明臺灣文化科技作品在國際舞台上具備強勁競爭力。

工研院指出,「島影琴深」聚焦於導入工研院開發的「多模態即時互動音景生成內容」技術,透過AI分析每首樂曲的風格、結構與情感,生成對應的文字、影像與視覺畫面,並結合表演團隊的創意,呈現多樣化的動態音景。在國家音樂廳演出中,管風琴演奏結合大型智慧透明顯示器,實現音樂與光影的同步互動,為古典音樂加入嶄新視覺層次。

團隊亦首度和黑川互動媒體與藝高文創合作,於展演廳牆面設置AI互動光雕裝置,與生成式音景同步呈現,強化沉浸體驗,展現科技研發與藝術生態系的深度整合。

本次得獎團隊由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擔任製作人,結合藝術策展人暨管風琴音樂家余曉怡、導演吳米森等多位台灣的國際級文化人才,攜手璞藝文化藝術、黑川互動媒體、藝高文創、亞德整合行銷、摩根音樂藝術等單位,實現藝術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展現出跨域協作的成果。「島影琴深」已累積十五項國際大獎與二項提名,不僅驗證文化與科技整合的潛能,更為臺灣文化科技IP發展建立實戰案例,未來可望推進巡演、教育推廣、文創轉譯等多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