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輕忽 白袍高血壓恐成真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若平時在家量血壓都沒問題,在診間時卻愈量愈高,可能是一到醫院就緊張所引發的「白袍高血壓」。醫師提醒,白袍高血壓患者大約有1/3在追蹤2~3年後,會演變為真高血壓,此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會上升,因此也不可忽視。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白袍高血壓是指在平時在家量血壓,血壓值都在正常範圍,但是一到醫療院所量測血壓時血壓達到高血壓的標準(收縮壓大於140mmHg或是舒張壓大於90mmHg),甚至出現血壓越量越高的情況。

何一成說明,這是由於一般人在家裡會感覺較安心放鬆,而到醫療院所面對穿著白色衣物的醫護人員,就自律神經緊張,體內並釋放壓力荷爾蒙,引發血壓上升。倘有嚴重的焦慮或恐慌者,即使在家測量血壓,也可能因緊張而血壓飆高。

白袍高血壓者也不能輕忽平時的血壓,何一成表示,研究顯示,在醫療院所量血壓數值偏高的人之中,大約有1/5屬於白袍高血壓,一旦在放鬆的環境時,血壓又正常。然而,白袍高血壓患者大約有1/3在追蹤2~3年後,會演變為真高血壓,此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會上升。

此外,由於在醫療院所量到的血壓數值較高,倘沒有平時測量的數據可供參考,就有過量用藥的可能,導致病人服藥後平時血壓過低,產生頭暈、無力等副作用,甚至造成跌倒受傷。因此白袍高血壓者也應留意自身的血壓變化,而非放任不管,才能辨別是否真的有高血壓。

何一成提醒,高血壓者平時不一定有明顯症狀,較難自行察覺,有些患者只是偶爾出現頭暈、頭痛、心悸等症狀。年長者、有高血壓家族史、有抽菸喝酒習慣者、體重過重、缺乏運動者、飲食重口味者、高血脂、高血糖等,都是屬於高血壓的高風險族群,即使沒有不適也要留意自己的血壓變化。長期高血壓會損害體內多種器官,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可輕忽。

另,民眾倘有血壓問題時,應養成定時在放鬆環境量測血壓的習慣,並在就醫時提供醫師參考;在用藥期間也應留意是否有其他不適症狀,若有應儘早回診,讓血壓能控制在合適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