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病程 失智婦施打欣智樂

醫師盧韻如為陳姓婦人進行動作與認知功能測試,評估記憶、專注及執行能力,確認符合阿茲海默症新藥治療條件。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80歲陳姓婦人過去幾年記憶力逐漸衰退,甚至出現幻覺與幻聽,常懷疑家人偷拿物品。經中國醫大附設醫院失智醫療中心團隊評估,包括認知功能測驗、ApoE基因檢測及Amyloid PET檢查後,確診為輕度阿茲海默症,符合新藥治療條件。經與失智醫療中心副主任盧韻如醫師評估討論後,接受首劑「欣智樂」施打,象徵阿茲海默症治療邁入「精準醫療」新時代,為病人與家屬帶來延緩病程的新希望。

盧韻如表示,對病人而言,延緩的不只是病程,而是能多留住與家人共度的每一刻。傳統阿茲海默症藥物如乙醯膽鹼酶抑制劑或NMDA受體拮抗劑,主要針對症狀改善,但無法阻止病程惡化;而「欣智樂」屬於新一代β類澱粉蛋白單株抗體,最大突破在於能針對病理根源β類澱粉蛋白沉積進行作用,可清除腦內已存在的不可溶性斑塊,並減少新斑塊形成,從根本延緩神經退化。

盧韻如指出,「欣智樂」是美國FDA與台灣衛福部皆核准的疾病修飾型治療藥物,可使病程惡化速度平均減緩約35%,為病人爭取更多清晰記憶與自理生活的時間,對病人而言,延緩的不只是病程,而是多了與家人共度的每一刻。

病人在接受「欣智樂」治療前,必須經過嚴謹的生物標記確認流程,包括β類澱粉蛋白正子攝影或腦脊髓液檢測,以確認腦內是否存在β類澱粉蛋白堆積,並透過磁振造影排除其他病變。治療期間,醫師將定期進行神經學評估與影像追蹤,確保治療安全。

陳姓婦人近年出現記憶衰退與幻覺等症狀,經院內失智醫療中心進行認知功能測驗、ApoE基因檢測及β類澱粉蛋白正子攝影後,確診為輕度阿茲海默症。經醫師評估符合治療條件,已完成首劑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