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傷腦 增帕金森氏症風險 催化神經退化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近年來空氣品質警報頻傳,不僅讓民眾擔心呼吸系統健康,最新研究更揭露──空汙可能正悄悄「傷腦」。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那些看不見、聞不到的細懸浮微粒(PM2.5)與二氧化氮,除了會傷肺、害心,還可能滲入大腦深處,催化神經退化、增加帕金森氏症風險。

根據2024年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分析近2,000名美國退伍軍人長期資料後發現:若長期暴露於高濃度PM2.5與二氧化氮的環境,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明顯上升。其中,發病速度較快、肢體僵硬明顯的患者族群,風險甚至增加達56%。

張家銘解釋,汙染微粒可經由肺部進入血液,穿越血腦障壁直達大腦,活化腦內的小膠質細胞,引發慢性神經發炎與氧化壓力,這正是帕金森氏症中多巴胺神經元退化的主要機制。此外,汙染物還會造成粒線體功能失調,使神經細胞失去能量供應,無法修復,長期下來即導致腦部老化與退化。

他也提出「生活中的空氣解毒術」,教民眾從日常守護大腦:

首先,避開汙染高峰時段運動。早上7至9點、傍晚5至7點是空氣最髒的時段,應改在上午10點後或傍晚風大時運動,並選擇公園、河濱等綠地,避開車流。

其次,重視室內空氣品質。睡眠是大腦排毒關鍵期,臥室可使用具HEPA濾網的空氣清淨機並保持通風,讓腦部在夜間順利清除毒素。

此外,善用空氣品質App,如「空氣盒子」或政府AQI系統,當PM2.5超標(>35μg/m3)時應減少外出,外出務必配戴具防護力的N95口罩。

除了外在防護,也可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強化神經防禦:

1.彩虹餐盤:每天攝取五色蔬果,補充花青素、維生素C、E與多酚,幫助中和自由基。

2.好油抗發炎:選擇橄欖油、亞麻仁油與堅果中的Omega-3脂肪酸,有助神經修復。

3.養好粒線體:規律運動、間歇冷熱刺激(如泡腳後洗冷臉),並適度補充Q10或硫辛酸。

4.規律作息:每晚睡滿7~8小時,讓「腦部淋巴系統」正常運作,完成廢物清除。

張家銘最後提醒:「空氣裡的毒,不會立刻讓人倒下,但會慢慢磨掉修復力。尤其是大腦這麼精密的器官,更該及早防護。」

他呼籲民眾學會為大腦「呼吸乾淨的空氣」,因為守護呼吸,就是投資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