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母親的重陽節

■羅宗

農曆九月初九,是傳統重陽節。這個節日,不僅象徵著長壽與吉祥,還承載著無數家庭的溫馨與團聚。古往今來,人們在這天登高祈福、賞菊聚友,以表達對生命的敬畏與珍視。然而,在我的印象中,重陽節似乎並未受到特別的重視。自從七年前父親離世,這個節日的意義在我心中悄然轉變。每年的這個日子,我都陪著母親,一同度過這份屬於我們的特殊時光。

每年重陽節到來之際,我與妻子都格外用心。提早去市場挑選母親最愛吃的蜜桔、晶瑩剔透的葡萄等等,讓她在這一天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餐桌上,總能看到我們親手製作的雪花丸子,熱氣騰騰的水餃,以及香氣四溢的榴槤燉雞。每一種美食都是母親記憶中的味道。當我們將這些食物端上桌時,母親那滿是皺紋的臉龐在歡聲笑語中漸漸舒展,發出幸福的光芒。

記得有一年重陽節,我因遠赴邊遠山區採訪。那天,我的思緒被一股無形的牽引所影響,時刻惦念著家中正在等待與我團聚的母親。急切的心情如同在原野上狂奔,然而生活的節奏卻不由我掌控。歸途中,我遇到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一輛裝載鋼卷的大卡車在下坡處制動系統發熱,煞車失靈,像一頭失控的怪獸,連環撞上了多輛小車。我所乘坐的小車,也難逃厄運,遭受了波及。卡車司機出於責任感,堅持將我們送往醫院檢查。

等我從醫院出來,已是夜深時分。推開家門,映入眼簾的是母親和妻子焦急的身影,餐桌上的飯菜早已涼透,顯然一點也沒動過。母親見我平安歸來,母親的臉上寫滿了關心與不安,那雙佈滿老繭的手,緊緊摟住我彷彿在傳遞著無聲的溫暖。

「沒事吧?」她的聲音微微顫抖,流露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深切關懷。我瞬間感到無盡的溫暖,同時又倍感自責。在這個原本屬於我們三人的重陽節,因為我的缺席而失去了光彩。妻子重新熱好飯菜,端上桌來,我們三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飯菜,回憶起以往的種種。母親的講述中總是帶著些許懷舊與感慨,夜色中,她的聲音如清澈的泉水,滋潤著平淡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溫馨。

百善孝為先。對於我來說,重陽節的意義遠不止於此。陪伴母親,這或許是對父親最好的告慰吧。

今年的重陽節再次臨近。兩個月前,母親因事回到老家小住。她的離開讓我們的心中生出一絲淡淡的失落。國慶日前夕,我忍不住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媽,想你了。」電話那頭,母親的聲音如秋風中輕柔的樂音:「孩子,快來接我吧,媽想你們了。」這句簡單的話語中蘊含著滿滿的思念,立即觸動了我的心弦。我與妻子對視一眼,心中默契已然達成,立刻動身,回到久違的老家,把母親接回身邊。見到我們,母親的笑容如盛開的菊花,溫暖而明亮。

時光荏苒,歲月漸漸偷走了母親的青絲,卻帶不走我們之間深厚的情感。重陽節,我願意繼續以陪伴與關愛,回報她曾經為我付出的無盡溫情。願每一個重陽,都是我與母親共度的時光。願歲月靜好,朝夕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