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滄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許多人琅琅上口的詩句。詩中的『茱萸』是什麼?
根據《微笑台灣》網站的介紹。茱萸是刺蔥。刺蔥主要分布在台灣北部、中部、東部的中、低海拔山區,除馬告之外,刺蔥也是部落裡常用的香料,料理的方式十分多元,煎、炒、煮、炸或是釀酒都可以。
維基百科說:茱萸,又名樧、越椒、艾子,是幾種不同的常綠帶香的植物通稱,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
原風香料:刺蔥學名「食茱萸」。
重陽節佩戴的茱萸可以推論是「食茱萸」(刺蔥)。
重陽節日期是農曆九月初九日,俗稱的「九九重陽節」諧音「久久」,故具有長長久久、祝賀長壽的意涵,因此重陽節又稱作「敬老節」。重陽節有佩戴茱萸、喝菊花酒可達到避邪、去瘟魔一說。
茱萸除了刺蔥這個名字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很特別的小別名——「鳥不踏」和「蝴蝶樹」,因為刺蔥的枝幹長滿了銳利的小尖刺,鳥兒們不敢踏在上面而叫做「鳥不踏」;同時,它具有芳香的氣味,因此每逢7、8月開花時,會吸引整群的蝴蝶飛舞靠近,所以也被稱作「蝴蝶樹」。
現在,台灣的重陽節鮮少有登高活動。各縣市各自訂定「敬老金」發放辦法。「敬老金」的發放與否和發放金額是縣、市長能否連任的因素之一。在重陽節初老族群互相邀約爬小山者有之,中老族群聚餐,喝菊花茶、菊花酒也不枉「樂齡趣」,最要不得是宅老在家久坐想當年。保持年輕的心態出門走走找尋生活的樂趣。雖老亦可敬。
我自己打算和太太到公園走走,如有好友光臨,至少泡壺菊花茶聊個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