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8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個案為北部一名出生僅4天的早產女嬰,感染克沙奇A16型腸病毒,住院長達3週才出院。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8478人次,較前一週下降5.7%;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11型。
今年腸病毒疫情累計18例重症病例,其中8例死亡,且都是感染「新生兒殺手」伊科病毒11型(16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5型,各1例,創下6年來同期最高。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名腸病毒重症個案女嬰,因為早產,10月初出生後,收治在嬰兒室觀察,4天大時出現心搏過速、發燒,抽血發炎指數上升,發現為腸病毒併發重症轉到加護病房治療,經檢驗確定感染克沙奇A16型,住院兩週後轉到一般病房,持續住院3週終於出院。
林詠青表示,疫調發現,女嬰同住接觸者中,有2人9月底感染腸病毒,母親產前雖沒有症狀,但生產後出現腸病毒感染症狀,推測孕產期間感染。
疾管署呼籲,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可能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且病程發展快速,一旦有上述症狀務必盡速就醫,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可能威脅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