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自立自強 拒當強權交易籌碼

台灣問題是當前兩個強權關係中最為敏感議題,但在本次高峰會談卻未被端上檯面。(路透社)

華盛頓與北京領導人峰會在各方預期下召開,整體說來所用時間遠低於各方預判。會後雙方各自透過不同管道說明會談結果,基本上相當吻合,但顯然雙方對話都未曾論及台灣問題。

台灣問題是當前兩個強權關係中最為敏感議題,但在本次高峰會談卻未被端上檯面,自然引發高度關注,同時各方解讀觀點亦是差異顯著。但不論如何,擱置此項議題必然是基於雙方共識,確實是完全無法否認的事實。

台灣政壇與社會長期仰賴美國支持,並且運用各項理由與透過政治操作,刻意迴避與北京直接對話,並且想盡辦法將雙方關係惡化責任推卸到北京身上。綠營執政更不斷藉由華盛頓與北京對話時,在台灣問題上表達堅定不退讓立場,轉移成為支持台灣內部政治消費資本,並且用來強化政治信念與心理武裝。

但就目前看來,北京與華盛頓在近期的對話過程中,已明顯跳過台灣議題。面對此種政治徵候,若要說服台灣鄉親,此時無聲勝有聲,而非強權默契盡在不言中,恐怕很難讓社會大眾接受。

在本次強權領導人峰會前,針對雙方將如何應對台灣議題,各項小道消息在西方媒體亂竄不止,川普總統與國務卿盧比歐亦對此有所表態;但在實際對話中,卻未被端上檯面,顯然雙方對此早就經過幕僚研討協商建立共識,此種跡象對於台北來說,確實是嚴重警訊。

北京與華盛頓就台灣問題交手多年,各自底線與立場相當明確,為何雙方能在高峰對話時達成迴避該項議題默契,唯一合理解釋就是當前川普政府無意在應對北京時,將台灣牌當作約制北京籌碼。同樣的,當北京理解並確認華盛頓高層立場有所調整後,自然亦就順勢不再藉由每次透過質問美方對台政策,迫其必須重申立場表態。當雙方深知在台灣問題並無突破空間後,自然就能將焦點轉移到其他具有妥協空間議題,不讓台灣問題可能成為影響雙方互動往來的干擾因素。

綠營執政將「抗中保台」當成維繫政權萬靈丹,屢次將其作為掩飾執政無能的救命符;其所認定的戰略環境為國際社會對中國大陸崛起感到疑慮不安,認為只要聯手他國共同遏制北京必然大有可為。綠營堅持以對抗為政策基調,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溝通管道完全中斷。正因為兩岸步入緊張態勢無法解套,致使國安團隊與執政高層必須無條件扈從美國,完全仰賴華盛頓支持撐腰。

此種完全不知自立自強之戰略選擇,不但完全喪失戰略選擇主動權,更因此被迫讓川普政府予取予求;不論商貿關稅談判,抑或是軍購品項交付進度落後遲不交貨,對美協商毫無討價還價空間可言。

台灣問題是北京與華盛頓雙方關係最敏感議題,但台北如何能夠在涉及本身核心利益課題上具有發言權?整個關鍵就在於台北是否有志氣自立自強,爭取應有戰略空間。

假若政府要對台灣問題獲得發言權,而不只是任人宰割之盤中飧,甚或是強權交易籌碼,就必須能夠同時掌握對北京以及對華盛頓的對話管道與溝通機制。假若台北不能挺起腰桿與北京對話,自然就只能完全聽命於華盛頓任其處置。假若連對美溝通管道亦不得其門而入,那就更無法獲得任何發言權,只能眼睜睜地受人擺弄,根本就無法掌握本身命運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