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而肺炎鏈球菌是導致肺炎的主要原因。醫師呼籲,除了「左流右新」,也應及早完成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為健康超前部署。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預防保健及慢性病防治委員會吳至行教授表示,肺炎鏈球菌常年潛伏於鼻腔中,一旦免疫力下降,或是感染流感、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破壞免疫系統,潛伏在鼻腔中的肺炎鏈球菌就有機可趁、從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演變為敗血症、腦膜炎等侵襲性的感染症。
且當身體免疫力低的時候,接觸其他的帶菌者也會受到感染,臨床上就有長者因與帶有肺炎鏈球菌的幼童密切接觸而遭到傳染,凸顯肺鏈在人際傳播中的隱匿性與危險性。
流感患者一旦併發細菌性呼吸道感染,約3成是肺炎鏈球菌所致。研究數據更顯示,流感併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患者的ICU住院需求增加近3成,死亡風險激增4成。
IPD與新冠肺炎也會共同感染,患者死亡風險更是單純IPD患者的7.8倍。即使在已開發國家,仍有30%至52%的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存活者會留下永久性神經後遺症,包括聽力喪失、肢體功能障礙和認知能力受損。
吳至行示警,成年患者因嚴重肺炎鏈球菌疾病住院後,一年內4名患者中超過1人會死亡;另項研究指出,嚴重肺炎感染後一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機會增6倍,急性感染與長期的衝擊,大幅增加家庭與社會照護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