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兒醫5日公布首部〈只有兒科才有的風景〉兒童醫療影片,記錄兒科醫療團隊的日常與信念,台大醫院副院長何奕倫表示,兒科照顧的不只是一個兒童,而是一個家庭,更是社會未來的希望。
12歲的吳小妹是先天性心臟病童,出生當天就動了第一次心臟手術,目前心臟內有8支支架,也是台灣首名接受可吸收鐵質支架治療的病童。吳爸爸哽咽地說,台大團隊沒有放棄我的女兒,身為父母更不會放棄,台大醫師林銘泰12年用心陪伴,讓吳父非常感動。
林銘泰表示,法洛氏四重症為先天性心臟病,全國每年新增約100例患者,他從年輕投入兒科領域,至今頭髮都白了,看著很多孩子長大,還有人結婚時邀請他坐主桌,這段從病房到禮堂經歷,成為他持續堅守兒科動力之一。
兒童內分泌科童怡靖醫師照護的病童小C,國一時因第一型糖尿病被送入加護病房,小C現在成為台大醫院護理師,用親身經歷回饋他人。新生兒科曹伯年醫師與陳倩儀醫師照護的早產兒福寶,出生僅459公克,歷經半年住院後,長大到5000公克終於平安回家。福寶的媽媽感謝台大兒科團隊讓我們在絕望中找到希望,陪著孩子一關一關渡過難關。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表示,兒科醫師的工作不僅是治療疾病,更是一場與生命同行的旅程。從新生兒的第一口呼吸,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兒科醫師陪伴病童與家庭走過人生最艱難卻也最充滿希望的階段。每年都有許多醫學生在臨床見習中被這份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感動,選擇加入兒科行列,延續守護生命的使命。
何奕倫表示,兒科醫師的價值,在於用一個決定、一個行動,改善孩子的一輩子。」這份信念,是兒科醫療最動人的核心,呼籲政府與社會應持續投入更多資源於兒童健康與預防醫學,讓台灣的孩子不僅「活下來」,更能在友善的兒童醫療環境中「活得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