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近期呼吸道疾病疫情持續升溫,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每週感染案例數已超越新冠肺炎,成為僅次於流感的第二大呼吸道病原。醫師提醒,除了接種流感、新冠與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也不應忽視RSV的威脅,最好完整接種四種疫苗,以降低呼吸道重症風險。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暨台北榮總胸腔部馮嘉毅醫師指出,RSV一名感染者平均可傳染3人,且在長照機構、月子中心等場所更容易發生群聚感染。長照機構的年長者一旦感染RSV,住院率是家中長者的6.6倍。
同時,對於包括慢性肺部疾病(包括氣喘)、心血管疾病(不包括單純高血壓)、腎臟疾病、肝臟疾病、神經疾病、血液或代謝疾病(包括糖尿病及甲狀腺功能異常)等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RSV後的住院率是健康成人的6.2倍,並可能導致原有慢性病急性惡化,或引發心臟衰竭、肺炎等嚴重併發症。
值得注意的是,RSV目前無對應的抗病毒藥物可供治療,民眾一旦感染,只能仰賴支持性療法緩解症狀,且年長者感染RSV的死亡率高於流感及新冠。
此外,嬰幼兒自出生起即暴露於RSV感染風險中,約9成2歲以下嬰幼兒曾感染過RSV,RSV更是全球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數據顯示,RSV導致的新生兒急診與住院率是流感的16倍。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施景中表示,0至6個月的新生兒感染RSV後症狀往往迅速惡化導致住院,一旦新生兒因RSV住院,不僅需要高額醫療費用,住院時間可能長達數週,期間家長需24小時陪伴照護,身心與經濟壓力沉重。尤其RSV感染還可能與氣喘等呼吸道疾病有關,影響可能持續至成年。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也強調,面對新生兒呼吸道疾病威脅,準媽媽可透過接種孕期疫苗降低新生兒出生後的感染風險,例如RSV、百日咳、流感及新冠疫苗,皆能為母嬰提供更完整的防護。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強調,民眾除了接種流感、新冠與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同時也不應忽視RSV對全齡的威脅,最好完整接種四種疫苗,以降低呼吸道重症風險。建議,RSV高風險族群應主動諮詢醫師,及早採取預防措施,以降低感染及重症風險,減輕家庭與醫療體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