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南市水利局為強化區域排水系統功能,投入八百萬元的經費進行八掌溪至急水濦間老舊箱涵的修繕工程,共修繕新營和白河區一百四十六處箱涵,同時針對易淹水地區的箱涵進行縱走檢測,修繕工程完工,也通過颱風豪雨考驗。
水利局表示,為減少豪雨造成的積淹水與結構安全疑慮,依據先前進行雨水下水道箱涵縱走成果,投入經費針對新營及白河區老舊箱涵滲水與結構破損情形予以修繕改善,強化排洪功能並預防道路塌陷等公共安全問題。
經修繕後,整體排水系統結構穩定性明顯提升,能有效降低豪雨期間箱涵破損或坍塌的風險,避免因積淹水導致的交通中斷與民生損失;後續將定期檢測全市排水設施狀況,確保功能正常運作,並依檢測結果滾動式辦理修復與更新作業,降低極端氣候下的風險衝擊。
水利局指出,該案在去年四月開工,在今年九月底順利完工;工程範圍涵蓋新營區及白河區等多處重要排水幹線,共計修繕箱涵一百四十六處、包括鋼筋裸露除銹上漆防護、結構滲水裂縫灌注止水、老舊混凝土剝落表面砂漿修補等作業。
另外,針對易淹水地區之箱涵,進行縱走檢測,確認側向連通管之通暢情形,並檢視是否有阻塞或淤積等狀況,調查總長度達五千五百二十六公尺,以徹底掌握系統健康狀況;施工路段包含新營區復興路、民生路(長榮路二段至民治路)、長榮路二段至新北二街路口、長榮路二段(新北街至周武街)、王公廟小排四、秦漢街、新南路口、明清二街、周武街(長榮路二段至民治路)及白河區國泰路等多處重點區域,都是都市主要幹道及交通節點。
修繕工程完成後,改善箱涵頂版承重能力避免路面下陷情形,也通過去年和今年汛期颱風豪雨期間考驗,提升整體結構安全及民眾用路人之安全。
市長黃偉哲說,都市計畫區內的下水道與排水設施,在每次豪雨來臨時承擔巨大排洪壓力,是城市「看不見的防線」,市府團隊將持續盤點轄內老舊設施,向中央爭取經費推動改善工程,結合智慧化水利管理技術,打造「防洪韌性城市」。
